□李良
广西百色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具有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新时期,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价值,激发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在红色文化的沁润下,不断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大局意识、爱国情怀、使命担当等,不断促进乡村治理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多维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结晶,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先进性。百色起义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政策贯彻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奠定了百色红色文化的基石。百色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淳朴。在历史长河中,百色人民遭受着土官的残酷统治,土豪劣绅的残酷剥削,军阀的连年混战,加之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文化侵略严重,百色各族群众反抗土官统治、反抗各种势力的残酷剥削的积极性高,革命群众基础较好。百色起义中蕴含了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特质,对乡村治理、对村民道德素养的提升等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乡村治理中要将百色起义所体现出的崇高理想、顽强拼搏、一心为公、高尚情操、纪律严明等精神品质融入乡村治理中。
二、有利于树立村民的大局意识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无论是在革命斗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时期,人民群众都体现出以大局为重,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1930年10月,红七军集中在广西河池整编,把原来的3个纵队改编为3个师,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率部留守右江苏区。他坚决服从党的决定,并把第21师1000多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两个主力师,表现出以全局利益为重的崇高品质。我国乡村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乡村的利益主体、价值观念等更加多元、多样。乡村治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当前,乡村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需要在保障个人利益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村民的大局意识和集体意识,不断扩大集体事务认同的公约数,不断促进乡村事务的有效解决。
三、有利于增进村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百色起义期间,右江各族人民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热情,积极投身到武装起义和根据地的建设中,为百色起义的胜利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牺牲,革命根据地扩展到3万平方公里100多万人口。爱国主义是贯穿革命始终的灵魂。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经过百色起义的洗礼,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明确了革命目标,坚强了革命意志。在新时期乡村治理中依然要继承红色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要继续深入推进百色爱国主义红色文化教育,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资源,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不断适应乡村文明建设的新需要。加强对红军村、红色故事、革命先进事迹的教育宣传,不断增强村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不断促进村民对解决村级事务和村委各项事业的支持。
四、有利于强化村民的使命担当
邓小平、张云逸等共产党人在领导百色起义的斗争岁月中,展现出大无畏的使命担当精神。在百色起义之后,面对着严峻的革命斗争形势,为了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必须锻造一支勇于担当,敢于斗争,奉献拼搏的革命队伍。1930年11月,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率领红七军第十九师、第二十师约7000名将士从河池出发北上,历时7个月,一路辗转桂、黔、湘、粤、赣五省,纵横7000余里,经历大小战斗百余次,体现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使命担当精神。当前,乡村问题千头万绪,农民利益多元化、多样化,村民参与村集体事务的热情较低。同时,对于村集体事务不敢担责、不想担责、不愿担责的情况也时有发生,需要培养一批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带头人,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路径
一、通过提升村民的道德素养,不断促进乡村文明建设
德治与法治并用是我国传统治理的重要特征,德治是法治的基础。但当前在我国农村,德治作用受到城镇化、市场化冲击,也随着传统乡土社会的转型在削弱。随着乡村社会转型发展,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潮影响不断扩大,德治在乡村治理显得更为紧迫和更为重要。百色起义形成的红色文化中包含着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谐的民族观念等,对乡村德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在乡村治理中要将红色文化充分融入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风文明建设等之中,挖掘百色红色文化中的各类先进典型,发挥红色文化在道德教化中的潜移默化、约束规范、实践养成的重要作用,营造村民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培育文明乡风。
二、通过树立大局意识,不断促进乡村事务的解决
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革命根据地,突破重重包围,转战到黔桂边,并最终落脚到江西,人数从最初出发的7000多人到只剩下2000余人。加强群众的大局意识教育,做到正确认识大局,坚决维护大局。正确理解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因小失大,不因局部胜负而耽误全局胜负,对待问题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和正确的决策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凡是涉及全局的事,涉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涉及国家命运前途的事,就是大局。乡村事务主要包括党务、村务、财务等,其中村务比较繁杂,包括环境整治,土地管理、村民纠纷、乡村治安、医疗卫生、教育保障、困难帮扶、危房改造等涉及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涉及具体的个人利益也多,且村民利益纠纷处理难度高。乡村治理中需要进一步强化群众的大局意识,在保障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加强村民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调整、资源整合、村务管理等的支持,在涉及群众切身的利益问题上,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顾全大局,统筹管理,平衡各方意见,形成照顾各方利益,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办法,发挥大局意识在解决具体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讲大局的典型,加大宣传,形成榜样示范效应,要进一步拓宽乡村发展的渠道,凝聚起乡村发展的合理。
三、强化爱国意识培养,形成乡村群众强大的凝聚力
爱国主义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精神引领。爱国主义贯穿红色文化始终,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是我们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当前,农业传统理性与现代经济理性的碰撞、紧张与矛盾等,村民群体利益和诉求多元多样,传统的一元化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社会的发展,单纯依靠传统文化制约和管理的效力弱化,亟须加强思想引领。红色文化的教育能够增强爱国意识,起到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治理中建立百色起义红色文化宣传栏,关爱军属烈属家庭,开展优秀党员、和睦家庭评选,开展红色文化的宣讲,将红色文化和爱国精神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让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邻里团结、和睦相处、相互关爱的精神纽带。新时期在革命老区不断继承和发展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为乡村治理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强化责任担当,不断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了革命事业,革命战士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为人民解放、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百色起义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百色起义期间,右江地区各族干部牺牲超过700人,每3个民族干部就有1人牺牲。百色起义精神是百色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催动这片红色热土不断创造新业绩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始终铸牢理想信念之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深入挖掘百色起义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崇高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村民的责任担当,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村民脱颖而出,不断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改变乡村面貌,创新乡村发展新业态,促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的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作出红色文化应有的贡献。
[资助项目:2024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边境地区脱贫群体兴边富民内生动力研究”(2024KY0732)阶段性成果;百色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广西老少边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以百色市为例”(2019KS31)阶段性成果。]
(作者:百色学院,广西 百色5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