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梅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与希望,其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乎个人成长与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三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心。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大学生正确“三观”认知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正确的“三观”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鉴于此,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协同机制,期望为“三观”教育的常态化提供有益建议,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大学生;三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由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其为高校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助力学生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明了方向。为此,探究大学生“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路径,有助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对构建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的教育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大学生“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如下:
一、深化思想引领,构建健康校园文化生态。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三观”教育不仅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首先,高校应确保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塑造正确的“三观”。为此,学校可通过挖掘时代楷模与身边榜样,以鲜活事例滋养学生心灵,让理想信念成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坚实支撑,使其在面对多元思潮时能够坚守本心,从容不迫。同时,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富有正能量、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此外,高校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系统的心理指导与支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有效应对学业、就业及人际交往中的压力与挑战。例如,西安交通大学就依托“一站式”学生服务社区,将心理咨询服务送到学生宿舍门口。
二、发挥实践活动育人功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
将实践活动融入“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学校可设立定期的心理健康宣传月,定期通过策划的专家讲座、互动式展览、创意演出等活动,广泛传播心理健康知识,从思想层面提升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学校在组织实践活动时需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如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沙龙,邀请业界专家、学者及学生代表,围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吉林大学举办了心理集市,通过设置趣味游戏、心理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科普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中南大学建设积极心理体验馆,其中包含VR动感单车、脑电波赛车等多个项目,以科学游戏的互动体现,吸引学生参与训练心理抗压等能力。浙江大学则建设了“心立方”心理成长基地,为学生提供正念冥想、卉心园艺、艺术表达等训练项目,全面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
三、引入生涯规划教育,助力学生养成健康心理与正确“三观”。
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绘制学生未来蓝图的工具,更是滋养学生心理健康与塑造正确“三观”的源泉。它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审视内心,明确个人兴趣、潜能与职业愿景,当学生心怀明确目标,每一步都向着梦想迈进时,他们更加珍视当下,关注自我成长,心理健康自然得以巩固。同时,明确的人生规划又会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务实、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观念不仅指引着他们的学业与职业选择,更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
为有效引入和加强生涯规划教育,高校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开设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规划理论与方法,激发自我探索的热情;二是建立生涯规划咨询体系,设立专业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解答生涯发展中的困惑与挑战;三是丰富实践活动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社会实践等,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职业世界的理解,明确个人生涯定位。
结束语
大学生“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强化“三观”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心理健康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则为学生提供了情绪管理、压力调节等关键技能,助力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未来,仍需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雪莲.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之道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3, (43): 113-114.
[2]石建勋,付德波,李海英.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重点是“三观”教育 [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 (24): 38-40.
[本文系2024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大学生‘三观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研究”(课题编号LFSZKT—20240038)]
(作者单位:河北东方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