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穗康鲜食玉米公司总经理、张家口市万全区鲜食玉米协会秘书长李向前(左)与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公司工程师察看鲜食玉米水循环利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穗康鲜食玉米公司第五分厂工人在包装车间紧张工作。 记者 吴新光 摄
□本报记者 吴新光
张家口市万全区被誉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但由于采收期集中、加工过程中耗水量大,玉米加工企业是妥妥的耗水大户,如何节水,成为万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挑战。
8月,一年当中玉米加工的最旺季节,张家口市穗康鲜食玉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第五分厂的工人可能还没意识到——玉米剥皮后的清洗用水、蒸煮后的二次清洗用水、速冻隧道的除霜用水,都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来水了,而是换成了循环水。
穗康鲜食玉米水循环利用系统7月20日开始调试,7月28日正式生产。8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现场一探究竟。
该系统由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针对穗康鲜食玉米公司生产车间的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并回用。项目设计处理规模720立方米/天。
在水循环利用项目现场,负责安装调试的中煤张家口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庞洪志介绍说,项目工艺整体采用“冷却塔+立体复合基悬浮生化反应器+超滤系统+反渗透系统”处理工艺,综合水回收率达到70%以上,循环水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
“这些竖管就是反渗透装置,是整个系统最核心的设备,家里的净水器也同样装有反渗透装置,只不过要小得多。从反渗透装置出来的回用水的水质比自来水还要好,是纯净水。”庞洪志指着一排排竖管告诉记者。
对于水循环利用系统成功使用,张家口市穗康鲜食玉米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家口市万全区鲜食玉米协会秘书长李向前心里乐开了花,“以前使用的是水箱,无论是生产用水,还是除霜用水,都用的是自来水。有1立方米的水,就排放1立方米的水,一点也没有重复利用。这套水循环利用设备是第一次在万全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应用,回用水可以循环利用,而且回收率达到70%以上,节约了水资源。”
“穗康公司共有8个加工厂,第五分厂蒸煮设备、冷冻设备是全国最先进的,一天需要耗费1000多立方米水,工业用水价格是7.14元/立方米,按2023年加工41天、加工3000万穗玉米计算,共花费水费42万元。今年使用回用水后,即便加上生物药剂的费用,每立方米水的成本也才合4元钱。设备投运后,按照企业50天生产时间计算,每年可节约用水3.6万立方米。”李向前细细盘算了起来。
张家口市万全区目前有20多家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鲜食玉米6.8亿穗,由于生产加工比较集中,都是集中在7月、8月、9月,耗水量比较大,个个都是耗水大户。万全区委、区政府未雨绸缪,着眼节约用水、重复循环利用水,以穗康公司作为试点,新上了这套鲜食玉米水循环利用设备。
“从设备运行这段时间来看,回用水在玉米加工中使用状况良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李向前希望今后有越来越多的玉米加工厂能用上循环水,为节约水资源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