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于5月22日起在二级市场上市交易,其交易价格在交易所市场盘中大涨超过20%,两次触发临时停牌,在银行间市场未现波澜。
业内人士表示,在市场利率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涨幅较大,且成交量较少,投资者还需理性对待。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供给逐步增加和衍生品工具的不断丰富,其交易活跃度有望逐步提升。
一位股份行人士提示,虽然在上交所与深交所市场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涨幅较大,但成交量极少。债券的价值与市场期望的到期收益率紧密相关,在市场利率未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如此高的价格涨幅不太常见。“个人投资者就算现在能在交易所市场交易,也不一定有人接盘,不一定能交易成功。”
22日上市交易的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部5月17日招标发行的首只超长期特别国债,根据财政部2024年的发行安排,后续还将有20年期、30年期、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
业内人士认为,后续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交易活跃度可能提高。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今年发行完毕后,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余额将分别达到3000亿元、9190亿元和2150亿元,尤其20年期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交易活跃度可能提高。他同时表示,进一步提升超长期特别国债交易活跃度,还需要扩大规模、丰富相关的衍生品工具。
华西证券刘郁团队认为,未来超长期特别国债单期供给显著提升、主流交易品种变化等因素均是投资者与市场需要磨合的要点。结合10年期国债、国开债的经验看,单券规模提升及某一期限段品种总规模占比的提升,往往能带来更高的流动性,出现更多小波段机会并实现更加公允的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