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炜 贾冬 王子闰
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是促进有效投资的重要途径和支撑,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我省坚持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持续加大政策、资金、用地等倾斜力度,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大力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投资沃土。
拓宽更广泛的投资领域,是优化有效投资空间的必然要求
严格落实国家《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政策保障。把握重点领域,梳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新建(含改扩建)项目清单》相关细分行业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投资管理要求、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等,向社会公开发布,帮助民营企业更好进行投资决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交通、水利、市政、能源、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绿色低碳产业、新兴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动民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调整,持续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不断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常态化储备机制。用足用好国家和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不断充实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储备库,积极推介基础好、回报高、质量优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等,定期向社会发布,拓宽民间投资推介发布渠道,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力度,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完善和充实扩大盘活存量资产清单。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存量资产盘活,探索资产升级改造、定位转型、特许经营、综合开发等资产盘活路径。围绕优质存量、老旧闲置、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市政设施、生态环保、产业园区、仓储物流、旅游、新型基础设施等规模较大、当前收益较好或增长潜力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资产,以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存量资产盘活工作,撬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强化精准要素保障力度,是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关键环节
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优化办事流程,降低民营企业用地成本,健全完善工业用地出让机制。有关部门在办理用林用海、环境影响评价、节能等手续时,应对民间投资项目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帮助民间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同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拓宽用地思路,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方式盘活利用现有用地,支持在不改变项目地表原地类和使用现状的前提下,利用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建设,拓展用地空间,推动民营企业集约高效用地。
强化资金要素保障。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采用预期收益质押等方式为特许经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产类型多样化,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投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再投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完善线上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办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农户等普惠领域的支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小微贷款“增量”“扩面”“降价”。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积极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对国家鼓励类产业的民间投资项目,实行优惠。民营企业以经营利润或税后利润进行投资,税务部门可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优惠照顾。积极安排部门预算,鼓励相关部门出台民营企业补贴政策。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益性事业,通过收费补偿机制或财政补贴,吸引民间投资进入。
做好宣传解读服务工作,是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的有效途径
宣传推广促进民间投资典型经验。树立一批政府信用良好、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民间资本参与后反响良好的项目作为先进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宣传。同时,遴选一批经营性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让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在工作突出地区开展试点,适时延长政策支持期限、适当扩大政策支持范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服务对接工作。通过全媒体平台、公众号等线上途径以及政策宣讲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放政策明白卡等线下形式,做好政策解读、业务对接、条件落实等工作。公开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参与方式、回报机制等信息,开展投融资合作对接,推项目、推做法、推服务。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建立健全涉企咨询服务机制,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营造良好社会投资环境,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
引导民间投资科学合理决策。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切实重视可行性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实现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热点、盲目扩大投资、增加运营风险。引导民营企业量力而行,自觉强化信用管理,合理控制债务融资规模和比例,鼓励民营企业聚焦实业、做精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路炜、贾冬,河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王子闰,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