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吴浩)记者从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运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南运河获评河北省典型示范河湖,南川老街入选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运河夜游路线顺利开通,“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全省唯一,沧州大运河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加强生态修复治理
绽放沧州运河新生机
《海丰镇遗址保护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完成铁狮子保护大棚、泊头清真寺、孙福友故居、澜阳书院等修复工程,对纪晓岚墓进行系统保护,对齐堰窑址、明清窑址等开展考古勘探。持续开展非遗记录工程,完成运河沿线59项省级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开展运河水质监测,运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沿线140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运河两侧种植垂柳2.9万株,清理杂草垃圾67.8万立方米。实施运河沿线规模种植,完成运河13.85万亩土地流转,4000余亩大地艺术效果初显。沧州《实施生态综合治理 铺就运河绿色画卷》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创新案例”。
活化非遗展示
焕发沧州运河新活力
利用已建成的非遗传习所、个人工作室,大力开展非遗传承人技能培训。建成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呈现1022项大运河沿线8省(市)非遗项目。建成沧州水利文化展示馆、中国大运河·纪晓岚文化园。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第五届河北省文创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大运河专场;创作情景剧《八极乾坤》,完成《大运·长歌》画卷,出版书籍《中华长刀》。杂技节目《龙跃神州》登上央视春晚,吴桥杂技、沧州武术亮相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大型光影情景杂技剧《大运河记忆》获第十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组织首届大运河考古与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研讨会,首家中国大运河考古与研学基地落户沧州。
举办首届全国武术国家级非遗八极拳传承发展交流大会。成功举办2023运河城市精品景区合作机制创新发展大会,吴桥杂技大世界成为CCSC观察员。组织2023沧州市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沧州市“魅力运河 精彩园博”体育旅游嘉年华、“沧海武韵 魅力狮城”系列赛事、“5·19中国旅游日”等活动,举办中央歌剧院“运河情”专场音乐会。
做好项目运营
释放沧州运河新潜力
园博园、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楼文化商街、大运河迎宾馆、南川楼、朗吟楼等项目均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23年5月26日园博会顺利开幕,会期接待游客突破65万人次,实现了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和非遗文明的有机融合,向省内外游客奉献了一届独具特色、亮点纷呈、文化荟萃的“运河园博盛会”。举办为期3个月的运河市集活动,获评“2023年度河北省夜经济打卡地”,南川老街获评第二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实施运河夜景亮化工程,开通运河夜游线路,再现大运河畔繁华盛景。持续推进吴桥杂技大世界等沿线15个重点旅游景区完善提升。积极打造大运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吴桥县被评为首批“河北旅游名县创建县”,沧县纸房头乡大白洋桥村获评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壮大特色农业规模,运河沿线打造泊头沙地梨长廊、沧县傅家圈桃花源长廊2个十里长廊,形成5个万亩以上农业片区、8个千亩以上特色种植示范区。结合开发运河旅游,深入开展“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提升行动。“运河古郡、文武沧州多彩非遗之旅”入选全国20条非遗特色旅游线路。举办沧州市“大运河非遗旅游精品线路首发体验活动”,推出大运河杂技二日游和大运河文化体验三日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