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邢台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2023年12月20日

本报讯(记者李子超)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完善县、乡、村社会救助热线服务机制、打造多层次救助体系……日前,记者从邢台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为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邢台从社会救助机制、社会救助水平、救助覆盖面等方面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邢台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城乡统筹、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多层次救助体系;实施农村低保审核确认权下放,全市198个乡镇(街道)依托政务大厅、办事大厅等便民服务平台,全部建立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窗口,完善县、乡、村社会救助热线服务机制,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邢台出台《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程工作方案》等文件,对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家庭进行认定,实施动态管理;坚持分类施救,对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人员单独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给予基本生活保障;根据低保边缘家庭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相关部门依据政策分别给予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专项救助,拓展困难群众获得感;规范低保边缘家庭证书发放和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证”“一证一码”,低保边缘家庭可凭证享受规定的社会救助和帮扶政策。截至目前,动态保障低边家庭共3.2万户、8.3万人,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今年7月1日起,邢台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农村低保平均标准由5160元/年调整到5808元/年,提高了12.6%;农村特困供养平均标准由6708元/年调整到7560元/年,提高了12.7%。截至目前,邢台共保障城乡低保22.1万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2.4万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8.2亿元。

加大困难群众救助力度。制定出台了《邢台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对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实施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截至目前,邢台实施临时救助8000多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00多万元。

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工作。各县(市、区)探索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临城县、新河县被省民政厅确定为2023年全省社会救助“物质+服务”试点县。临城县“实行‘1543’工作法让社会救助更精细”典型经验案例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