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山楂之恋 2023年11月25日

□张东伟

2023年8月8日,中国地标节组委会、《品牌观察》杂志社联合发布《国家地理标志山楂品牌价值排行榜》,全国5个省份共14种山楂上榜,其中河北省兴隆山楂品牌价值73.24亿元,排名第一位。

兴隆山楂种植历史悠久,有400多年历史。早在明嘉靖年间就被视为贡品、珍品。

新中国成立后,兴隆曾实施果树上荒山运动,大力栽培山楂,当时成为“满山红”。上世纪80年代初,兴隆全县再次掀起栽种山楂热潮。兴隆县广大群众靠山楂真正致富了,让兴隆人深刻体会到“酸里面裹着甜”的美好生活。

兴隆发展山楂产业,离不开一批批果农、技术人员、市场开拓人员以及企业家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奉献。

其中,最让果农们感到亲近的就是毕振良。1988年,毕振良从河北林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兴隆县林业局,从事林果技术的实验、示范、培训与推广工作。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心中便抱着一个恒定的念头:一定要让生活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的农民找到一个致富途径,而这个途径就是掌握栽林果的技术。于是,毕振良就骑着自行车,直接到山楂果农家里调研,能解决的当场就为老百姓讲解,不能确定的就记下来带回去再深入探究、试验,直至找到解决的方法。每一次的下乡调查少则一周,多则一两个月,有时一天要骑行一百多里地的山路。基本上是走到哪住到哪,从来没有嫌条件差过。他提出并推广的“山楂矮化复壮修剪技术”“果树优良品种的筛选与推广”“山野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课题,彻底解决了全县山楂树形紊乱、质量差、管理成本高、大小年结果等问题,对提高全县果品产业技术含量,提高产业效益水平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2012年,毕振良协调水务、农牧、环保、质检等相关部门,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兴隆山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工作材料组织和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公示期生效,这为进一步提升兴隆山楂的品牌价值奠定了基础。

于长国,一个典型的朴实果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兴隆山楂的收购价格一落千丈,最低时只卖到几分钱一公斤,“摇钱树”变成了“伤心树”。看到家乡长期以来,管理粗放,果粮间作,树体严重超高。他靠着韧性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学习外地经验,接连引进了“歪把红”“大旺”“红棉球”等新品种,种出了核小肉厚、耐储性好的山楂。这个10多年前无人问津的小果子,如今成为京津人的抢手货,每斤卖到了15元。山楂种植面积扩大了,农民对种植技术的需求也更旺盛了,为了不让广大果农利益受损,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于长国又想出了“新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与广大山楂种植户“绑”在一起,率先成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国山楂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他不辞辛苦,为果农及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技术免费向全县人推广,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每年将周围农户的几十万斤山楂统一收购后销往天津、北京等地。目前,他所在的石庙子村成为市“一村一品”产业山楂专业村,并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专题栏目,他带来的“歪把红”效应带动了全县林果业蓬勃发展。

1984年出生的承德三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晓波,北京科技大学毕业。当时,当公务员、去国企、考研、还是出国留学?这是同学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最热门的选择。作为班里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毅然立下了年轻的誓言:不走寻常路,毕业回村实现我的“山楂梦”。小作坊企业想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食品集团,必须进行品牌建设,他抢注了“雾灵”商标,依托兴隆雾灵山的影响力,目标是打造一个崇尚自然、安全亲切的知名山楂品牌。在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方面,他大胆革新、敢于尝试。每年夏季利用停产的一个月,他都是大兴土木,积极进行扩建,公司先后建了3000平方米厂房和2500立方米全县最大冷库。只要有新设备出现,他均是最先引进尝试,先后引进搓球机、切块机、封口机等新设备,投资超过1000多万元。公司产品由单一的“卷货”产品发展到山楂雪丽球、果C卷、果C柱等20多个品种,形成卷货、散货、枕式包装、球条货等共4大产品群,而且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他多次参加全国糖酒会,利用阿里巴巴进行网络招商,建立现代化的经销网络,“雾灵”品牌先后出现在全国各地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商超系统。如今,“雾灵”品牌在我国北方已经小有名气,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雾灵”已经是山楂知名品牌。他将来的梦想是把“雾灵”品牌打造成为全国山楂产业中的第一品牌,让兴隆县拥有全国山楂产业的绝对领军企业,实现自己的“山楂梦”。

从英国留学硕士毕业归国的张静原来在北京一家知名企业工作。而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次回老家,张静看到漫山遍野的山楂却没人采摘。了解到种植户因山楂价格低、品质差、收益少,宁愿果子烂在树上也不愿意管,她便有了一个想法:要为家乡的山楂开发出更大价值。通过考察,张静得知,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很多山楂制品靠价格战抢夺市场,导致山楂价格持续低迷。“我要做现代化创新型山楂加工企业,让兴隆因为果品而更加‘兴隆’!”回乡后,她跑市场、搞研发、跟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015年,承德瑞泰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几年来,张静带领团队加大科研力度,打造果品深加工产业链。2018年,在兴隆县委县政府主导下,承德瑞泰作为依托单位,组建了河北省山楂产业技术研究院,张静任院长。“通过科技平台的搭建,开发了山楂的潜力,让山楂从果皮、果肉到果核浑身都是宝。”如今,张静及其团队坚持“基地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三产融合发展,已然蹚出了一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企业之路。她带领团队启动了“山楂生产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优先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山楂,农民果园效益提高了30%。她还利用网络开启直播,让兴隆的小红果成为致富“甜蜜果”,抒写了一位返乡海归的“山楂之恋”。

近年来,以兴隆山楂联创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契机,对930余株山楂古树名木进行奖励性保护,培育推广“雾灵红”“秋金星”“雾灵紫肉”等本地优良品种8个,保证“兴隆山楂”优质根脉永续传承。支持鼓励瑞泰、鑫澳等省、市级龙头企业向农民收购果品、输出技术,大力发展“私人定制式”的观光园、采摘园,打造以丹参、甘薯种植为主的3个“万亩林下经济产业带”,进一步提高山楂产品的综合效益和市场话语权。

如今,全县山楂栽植面积22万亩、1100万株,年产山楂达到20多万吨,果品冷藏仓储能力达到18万吨。先后扶持发展山楂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18家,全县山楂产业销售收入3.6亿元,实现产值6亿元,税收8000万元。

又到一年山楂红,兴隆满山满坡挂满一串串火红火红的山楂,果农们红彤彤的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