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载体,以体验或探索为主要目的,以休闲、探险、旅游、竞技为代表形式的体育活动。近年来比较火热的登山、露营、攀岩、皮划艇、潜水、帆船等都属于户外运动范畴。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户外运动参与人数已超过4亿人。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体育总局、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部门10月24日发布《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把户外运动打造成为全民健身的优势产业。到2025年,推动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户外运动产业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发展户外运动,能更好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既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新形态,也有利于发挥自然保护地等自然和生态资源的优势,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户外运动行业潜力无限。
拓展城市户外运动空间
近年来,我国全民健身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人民群众更愿意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通过户外运动,回归自然,放松身心。随着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增加,户外没地方去、露营场地难找、配套设施不全等问题逐渐显现,人们参与户外运动的便捷性较低,服务获取难度大,运动安全缺乏必要保障。
《行动方案》聚焦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建设这一短板,明确提出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露营场地等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同时针对山地、水上、冰雪、汽车自驾、航空飞行等山地类、水域类、高空类、陆地类等户外运动项目,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强、操作性高、落地性好、突出安全性的政策举措。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市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推进“体绿”功能融合。健全完善公园广场使用功能。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绿地空间,推进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建设健身步道、小型球场、全民健身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锻炼需求。着力加强城市绿道系统建设。依托城市水系、山体等自然环境,加大城市绿道规划建设力度,合理配备户外服务设施,打造连续贯通、宜用宜赏的绿色慢行健身体系。
今年以来,河北各地大力推进城市绿地开放共享,打开林下空间,去除草坪围栏,让城市绿地更好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开放共享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6136.4公顷,其中草坪面积2127.1公顷,为人们开展户外运动提供了高品质的场地空间。
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司长杨雪鸫表示,将从完善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空间布局、加强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资金支持、打造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的示范工程三方面发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滑雪场、登山步道、运动船艇码头等各类户外运动场地设施,统筹利用多方资金渠道,持续加强项目储备,认定一批以户外运动赛事运营、消费场景为特色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
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
户外运动的本质,就是在绿水青山中发掘体育产业的金山银山。
2022年在各类户外运动中,露营、漂流、滑雪、徒步等项目一直稳居户外运动搜索热度排名前列,成为人们关注度最高的项目。航空运动、冲浪、桨板、潜水、登山、攀岩、骑行、路跑、垂钓、定向运动方兴未艾。飞盘、陆冲、腰旗橄榄球、匹克球等新兴户外运动项目正逐步成为年轻群体“新城市运动”潮流的代表。
户外运动具有的健康、绿色、低碳等特性,不仅能因地制宜,为当地群众带来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户外产业的发展还能为当地塑造良好的户外休闲环境,从而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让产业落地与绿水青山“双向奔赴”,进入和谐发展的正循环。
张家口市崇礼区80%为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1.53%,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21.5℃,PM2.5平均值优于国家一级标准,绝对称得上夏季户外运动的“天堂”。
“雪国崇礼 户外天堂”——这是2018年,张家口市崇礼区正式对外发布的城市品牌。借助北京冬奥会的东风,“雪国崇礼”已闻名世界,当地有万龙、云顶、太舞、富龙、银河等7家滑雪场,共拥有169条雪道、162公里。
但是,崇礼“户外天堂”的知名度、影响力还相对不足。为此,崇礼着力打造“冬奥文化+体育+旅游”模式,利用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户外运动发展,户外运动体验逐渐成为夏季旅游的主要产品。仅今夏就规划体育赛事78项,其中半数为户外运动赛事。一些连续多年举办的精品赛事,逐渐打响了品牌,如从2017年开始举办的崇礼168超级越野赛、与分别从2017年、2019年开始在崇礼举办的越山向海人车接力赛、斯巴达勇士赛一起,已成为崇礼夏季户外运动赛事体系中的“三驾马车”。今年,崇礼还提出了“冬雪夏骑”的思路,并首次“试水”,在6月举办了崇礼2023“冬奥骑迹”全民自行车挑战赛。
“今年以来,我们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冬奥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模式,利用优质资源大力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开发户外体育旅游线路。”崇礼区体育局副局长杨龙介绍,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崇礼区共接待游客30.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2亿元。
做大做强户外运动装备产业
户外运动产业链条长,在体育产业中的占比约60%。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国户外运动相关企业达20.4万家,与2021年底相比,增长超过20%。2023年上半年,与户外运动相关的订单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79%,与疫情之前的2019年相比,订单量增长221%,市场规模已超过疫情之前。2022年中国户外用品行业市场规模1971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2400亿元。户外用品行业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
《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河北省将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城镇格局,着力构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核心引领,石家庄都市体育产业发展极及秦皇岛海上运动产业发展极等“两极”支撑,大运河体育旅游产业带、太行山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燕山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带、秦唐沧滨海运动产业带等“四带”拉动,雄安体育产业创新先行区、张承保冰雪产业聚集区、冀中南特色体育产业聚集区、石廊沧张及定州体育制造业聚集区等“四区”协同的空间布局,形成冰雪产业优势突出、体育服务业与体育制造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冰雪产业装备制造方面,张家口发展势头强劲。几年来,张家口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形成了以冰雪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流通、仓储为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全市冰雪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22年,该市依托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精准开展冰雪产业链招商、产品配套招商,全年组织招商推介活动20余场,签约思安奇冰雪运动装备制造等冰雪产业项目11项。
体育用品产业是定州市传统产业之一,2021年,定州市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该市体育用品产业现有自主品牌70余个,其中省级品牌38个。到2025年,该市力争培育打造国家级、世界级“金字招牌”企业,打造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区域品牌。
《行动方案》提出,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创新发展,包括加强产业政策集成创新、创新土地供应方式、构建户外运动装备运输新机制、激发民营户外运动企业发展活力、发挥户外运动产业就业增收功能等。这为户外运动装备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打造户外运动特色品牌
户外运动具有很强的黏性,与旅游交集融合,有助于解决旅游业结构单一、季节性强、回头率低等难题,也可为体育的发展拓展运动空间,打造区域特色品牌。
9月24日,2023衡水湖马拉松赛暨全国马拉松锦标赛(第三站)在衡水湖畔鸣枪开赛。42.195公里的赛道一路美景,不仅让跑者领略“东亚蓝宝石”衡水湖的湖光水色,也聚集了衡水人文历史的特色景观。
依托“衡马”赛事,衡水市着力培育和发展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培育和打造了一批体育组织、品牌赛事和健身品牌,先后举办了航空运动嘉年华和全国动力伞精英赛、全国跳伞冠军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
10月6日,君乐宝2023石家庄鹿泉半程马拉松在鹿泉区全民健身中心广场鸣枪开跑。比赛起跑点设置了特色食品展、旅游展、电子信息展等。参赛选手在赛道沿途可以欣赏绚丽多彩的石柏公园、海山公园、山前大道、抱犊寨景区等旅游景点,竞技的同时领略大美鹿泉的无限风光。
此外,保定、唐山、雄安新区等地也在精心打造马拉松赛事,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体育、文化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户外体育已经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何打造一批区域性的户外运动赛事IP和龙头企业?专家指出,首先要抓住特色。各地政府、企业要深入调研各地的地域特点、历史特色、人文特色,挖掘其中的商业价值,推动文化、体旅融合发展;其次要结合当地具备群众基础的体育项目,不断提升专业性、科学性、趣味性,吸引更多群众加入进来;再者,户外运动和自然环境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不尽相同,要推动户外运动差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