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让农村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2023年10月24日

村医走在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定弄村郊外的田埂上。

在正定县塔元庄村劲松老年公寓,老人在活动室进行康复训练。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云雾镇摆谷村的一名布依族村医为一名行动不便的村民测量血压。

健全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近日,河北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发展取得明显进展,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初步形成。

“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医疗服务

因右上腹疼痛,武安市磁山镇刘庄村84岁的刘奶奶到邯郸市中心医院新兴院区就诊。患者情况十分凶险:脑梗死后遗症,冠心病史,呈休克状态。相关科室专家立即会诊,初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伴感染性休克。经过紧急进行手术,两小时左右,挽救了患者生命。

该院区原为新兴际华医院,长期处于半停诊状态,设备老化,人才流失严重。2021年,邯郸市中心医院接管该院,实现人财物统一管理,即“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市中心医院新兴院区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据了解,早在2020年,邯郸就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域医疗影像云平台,如今已接入29家二级以上医院。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时,如果医生无法进行诊断,患者的影像信息可即时传到平台上,由层级更高医院提供远程影像诊断。目前,临漳县、武安市等医共体牵头医院已与所属全部乡镇卫生院对接启用。

近年来,尽管国内医疗服务整体能力持续提升,但仍存在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的问题。

2019年10月,为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国家发改委会同卫健委、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启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工作。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医院作为输出医院,到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共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让患者就近获得高水平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截至2023年7月,获批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有125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宣武医院河北医院等名列其中。

年近70的张老汉是一名被多家医院“婉拒”的患者。他在最近的一次检查中,被医生发现患有胸腹主动脉瘤,瘤体已累及多个重要脏器的动脉。

“医生说一旦瘤体破裂,里面充满的流动血液就会喷出,造成体内大出血,导致休克甚至死亡。而拆除这颗‘炸弹’的手术难度极高,是血管外科手术的‘天花板’。我在石家庄辗转了多家医院,都因为手术难度大,加上我有心梗、脑梗、动脉硬化等病史,而被告知无法实施治疗。”他说。

就在他和他的家人在迷茫之际,听说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专家,心里又燃起一线希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张老汉进行了治疗。在此前的多项病例实践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已经将手术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医生及其团队。

像刘奶奶、张老汉一样,享受到质量更高的医疗卫生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服务上去 费用下来

在山东省,多地推行中医日间病房,通过减少床位费、护理费以及合理控制检查检验和药品费用,患者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医院床位的使用率也更高了。

在该省临沂市临沭县,患者在县中医药医共体成员单位看病,开出的电子中药方传至县域共享中药房进行处方审核,统一调剂、代煎和配送,免除煎药、配送等五项费用,煎好的药最迟次日就能送到患者手中。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现精准预约诊疗、一站式服务、床旁出入院、诊间结算,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实现中药代煎配送到家全覆盖……山东省推出一系列举措优化就医流程和服务模式,在就医费用降低的同时,群众就医体验不断改善。

在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喇平村卫生室,60平方米的卫生室,诊室、药房、治疗室、留观室在这里被细致划分。诊室里窗明几净,药房里发热、感冒等各类药品按类别有序放置。

喇平村卫生室村医王医生正在给一位村民测血糖,这位69岁的村民患有糖尿病,且尿酸较高,需要常年吃药控制。测血糖、量血压、看病情,每个环节王医生都一丝不苟地完成,并嘱咐这位村民按时吃药,注意清淡饮食。

“现在卫生室条件比以前好多了,开药也很方便,王医生还经常都上门来给我们测血糖、量血压,关心我们的身体情况。”这位村民说。

据了解,该区投入资金140余万元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了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这里以前病人较少,现在村卫生室配齐了医疗设备,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现在每天看病就医的群众有30多个。”王医生说,医疗和办公设施条件改善让他工作起来更顺手了。

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保障群众健康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各地聚焦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民生实事,持续在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上发力,推进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群众健康提供坚实保障。

“现在村医入户不光问诊,还送香囊、养生茶,讲中医药知识,老百姓对中医药有了更多的认识。”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一名乡村医生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中医药服务让群众了解中医、爱上中医,已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根据国家医保局最新发布的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标准,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40元。10年前,这个标准是280元。

既要让人民群众从自己口袋拿钱的花费越来越少,还要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相关专家指出可以考虑更多医疗费用由第三方支付的改革举措。在继续发挥医保基金基本保障作用的同时,积极推进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发展。

让好医生留下来

村医是筑牢亿万农民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能扎根乡村的医生少之又少。

“这两年我们待遇提高了很多,又给我们购买了保险,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谈起现在村医的待遇,贵阳市乌当区阿栗村村医刘医生很是欣慰。

从2022年起,贵州省采取措施,多渠道多举措保障村医人才队伍。村医的定额补助每人每月提高200元,支持、鼓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县聘乡用、村医乡聘村用,为实施健康乡村提升行动,有力接续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支撑。

安徽省的办法是“百医驻村”,从省属医院选派骨干医生到村里帮扶,传授适宜技术和先进理念,通过“师带徒”培养村卫生室“接班人”;四川省乐山市按照“村来村去”原则免费定向培养村医,从没有村医的“空白村”选送学员到医学院校进行全脱产学习,毕业后回原村工作。

从事村医职业20余年的王医生说,若想留下“健康守门人”,不仅需要提高待遇,还需要在发展医联体过程中,将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明确村医的身份,加快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险问题,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

他认为,要想提高乡村医生的服务质量,首先要针对现有服务内容进行规范培训,支持村医考取国家执业医师证,争取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能够获得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资格。发展医联体过程中,严格执行分级诊疗制度,让乡村医生能治疗的患者回转到村卫生所,充分发挥村医职能。村医身份明确,待遇提高,老有所养,有职业前景,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乡村医生行业。

为留住村医,同时提高村医的医疗技术水平,河北省采取了盘活用好县域编制资源等措施。以县为单位每5年动态调整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总量,盘活用好存量编制。市县进行乡镇卫生院人员招聘时,新聘入编人数的30%以上专项用于乡村医生岗位。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免试注册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应限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增加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供给,逐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根据实际需求面向农村规范培养拟从事全科医疗的高职层次医学生。到2025年将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提高到45%以上。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按规定享受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逐步将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纳入乡镇卫生院职称评聘。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向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倾斜。

据相关人士介绍,河北省还将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优化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结构布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重点支持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到2025年全省力争打造50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