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进行研发。 记者 烟成群 摄

神威药业现代中药提取自动控制车间。 神威药业集团供图

华药集团新药公司药物分析人员进行在研品种的关键质量属性研究。

以岭药业外景。

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外景(5月12日摄)。新华社发
总投资数十亿元的石药集团智能制造“灯塔工厂”项目正加紧施工,未来将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创新药;石家庄四药集团河北国龙制药新型制剂及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高端制剂新产品将在这里落地转化;一批优质生物医药企业纷纷落户河北省石家庄市……
素有“华北药都”之称的石家庄市,拥有石药集团、华药集团、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集团、神威药业5家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规上企业达189家,产业基础雄厚。
石家庄,是河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规模以上医药企业数量从去年底的428家增长到今年6月底的458家,上半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647.56亿元,同比增长11.4%。
一些新的亮点和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例如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石药集团、华北制药、以岭药业、石家庄四药、神威药业等5家企业进入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802亿元、利润136亿元,达到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的66%、利润的73%,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一批配套企业迅速发展。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具有一定基础,且近年来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河北如何解题?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河北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产品研发上市步伐明显加快。河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刘颖说,今年上半年通过实施联检、联审、联查,一站式综合服务,放大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共振效应,促进创新成果加速落地转化。石药集团“恩朗苏拜单抗”“普卢格列汀片”,以岭药业“芪黄明目胶囊”等3款创新药品提交上市申请;常山生化药业“艾本那肽注射液”等8款创新药品,完成或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石药集团新冠病毒mRNA疫苗,用较短时间完成了“从获批紧急使用到百姓安全接种”,上半年已向北京、上海、广东等17个省市配送9万余支。
“总的来讲,河北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与发达省份相比,产业规模还不够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继华说,下一步,将不断培育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加强科技创新,做大做强“中国药”
7月26日,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华普石家庄医药有限公司小试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进行CpG佐剂工艺条件优化实验,探索更快、更精准的控制方法,在工艺、质量提升方面精益求精。
“CpG佐剂是下一代疫苗的‘发动机’,能使疫苗更早产生抗体、保护力更持久。”公司质量总监陈会珍说,作为全国唯一以自主研发创新产品CpG佐剂为核心并拥有百公斤级产业化生产基地的新药创制公司,华普生物共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50多项,未来将与多家头部疫苗厂商合作,同时开展自有品种新型佐剂疫苗研发及生产。
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正全力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生态。园区加强与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顶尖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分支机构,不断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园区还积极助力加强基础研究,打造共享服务平台,目前已全面启动创新研发中心、动物实验中心等6个项目筹建工作。
在石药集团总部展厅,中国首款获批的mRNA疫苗引人注目。石药集团董事、执行总裁王振国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研人员利用深耕已久的纳米药物递送技术进行技术攻关,最终在mRNA疫苗领域实现突破。同时,该疫苗所用的关键原料及辅料均实现国产化,在供应链上突破了“卡脖子”问题。
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石药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法宝。目前,石药集团拥有全球领先的纳米制剂、mRNA等八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由2000余名科学家组成的全球研发团队,在研创新药项目110余个。
支持基础研究,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5月18日,《河北省支持生物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印发,在鼓励技术创新方面,提出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先进生物制造研发创新等四条针对性措施。
从省工信厅了解到,河北已成立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1+3”政策措施。上半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增速居九大工业主导产业之首。
延伸产业链条,打造高水平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是河北首个获批上市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填补了我国狂犬病毒单抗的空白。7月25日,华北制药新药公司首席研究员魏敬双正和研发团队成员一起进行技术攻关,研发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同系列升级品种。
研发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华药用了17年时间,药品已于去年正式上市,标志着华药向生物技术药物转型迈出新步伐。研发过程中,华药走通了生物技术药物从早期成药性评价到申报商业化生产的各个环节,还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大力发展生物药,华药生物药板块已形成上市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
华药向生物药转型发展的同时,以岭药业也加快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脚步。
这段时间,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宏涛一直在忙着进行抗衰老新药评价实验。“把中医传统理论创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已成为以岭药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王宏涛介绍,以岭药业系统构建了络病理论体系,并开展复方中药、组分中药、单体中药多渠道研发,目前已研发专利中药13个。
在华药、以岭等龙头企业带动下,石家庄市正加速向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迈进。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
来自省工信厅的信息,当前河北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呈加快发展态势。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八。安国作为“千年药都”,享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美誉,近年来重点打造现代中药工业园,全面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承接京津生物医药产业转移,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秦皇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精准治疗、健康保健等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围绕产业化给予政策支持
今年7月,河北省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创新高地,助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食品医药工业处处长毛红领表示,围绕《若干措施》,将从五个“产业化”方面给予明确政策支持。一是创新药、仿制药产业化,对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以及其他新获得药品注册证书的仿制药,且在省内落地的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二是医疗器械产业化,对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新获得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且在省内落地的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三是高端中医药产业化,对新获得中药创新药注册证且在省内落地的产业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四是兽药产业化,对获得第一类、第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的创新兽药且在省内落地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资金补助;五是健康消费品产业化,新获批国家注册的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首次在河北生产结算后,按该品种年营业收入予以奖励。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药品生产基地,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的60%以上。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章海东介绍,近年来石家庄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了200亿元的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和每年10亿元的专项资金,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给予最高5000万元补助,对带动产业链发展的重大项目给予最高1亿元补助,对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给予50%贷款贴息补助。
“同时突出创新驱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章海东说,对产业化的生物制品、化学药品和中药一类创新药和二类改良新药最高奖励1.2亿元;对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业化药品最高奖励300万元。对引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生成重大项目并带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石家庄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或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资金。
2022年,石家庄市生物医药行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户数大幅增长,享受金额同比增长27.51%。其中,石药集团欧意药业、以岭药业和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几家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占据了全市医药行业的半壁江山。
未来,石家庄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打造绿色工厂、智能工厂,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路径,把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全市支柱产业。
(本报综合:人民日报 新华社 河北日报 中国新闻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