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阳映红了宁晋泊的河水。陶洪江 摄

清凉江水中荷花。 赵军达 摄

七里河畔春意盎然。李成行 摄

市民在清凉江生态园游玩。赵军达 摄
□记者 刘杨 通讯员 王帅薇
夏日时节,七里河似一条玉带铺展在邢台市主城区的南部,河两岸各色乔灌木植物形成色彩丰富的景观带,一派“水清、岸绿、景美”的水域景观。
近年来,邢台持续对滏阳河、澧河、老漳河、卫运河等平原区主要河流、河渠及湿地周边,按照河渠管理规定实施植树绿化。在河渠绿化工作中,邢台坚持以营造防护型景观林为主,多树种混交,初步形成“有河就有树、有水就有绿”的成效。
因地制宜打造河清渠绿城市“生态绿肺”
近日,穿过巨鹿县城的洪溢河碧波荡漾,三五只绿头鸭在水中嬉戏觅食。两岸垂柳依依,岸边的树荫里,三三两两的垂钓爱好者静享垂钓之乐。
“这里原来是一片城郊废弃荒地,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董先生回忆道。
净化水源、栽植苗木、微地形处理……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整治工程,巨鹿县依托原有地形地势,在河两岸种植40余种乔木、60余种灌木以及多种水生植物,呈现出一幅“河中有水、岸上有绿、两岸有景、水光倒影、湖光十色”的美丽画卷。
流经巨鹿县境内老漳河也经历了“旧貌换新颜”。自2017年以来,这条被誉为“巨鹿的母亲河”的老漳河河滩两岸被充分利用,沿岸通过实施微地形改造、栽种花卉、修建群众健身步道等工程,建成占地500余亩的生态游园。如今,繁花美景与碧波荡漾的河水相映成趣,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巨鹿县的这些变化是邢台河渠绿化的一处缩影。近年来,邢台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尤其在河渠绿化工作中,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城乡居民需求,依托地域内水系和骨干道路,建设道路林网、水系林网和贯通性生态廊道,实现城乡间森林、绿地、水系的有效连接,真正让百姓尽享绿色福利。
造林绿化打造景色宜人的城市“后花园”
自邢台市主城区向西南行驶至大沙河信都区羊范镇段,此时的河北岸绿意盎然,繁花似锦。河道内,清凌凌的河水欢快地流淌。绿荫中、水流旁,游人们三五成群,不时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这里一度沙坑遍布、废料成堆,如今通过河道环境治理后,树木花草种上了。”在这一带生活了近40年的羊范镇喉咽村村民闫四妮高兴地说,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里成为众多市民休闲、旅游和健身的好去处。
据了解,大沙河北岸羊范境内全长12公里,涉及羊范、喉咽、东坚固、许坚固、中坚固、西坚固、固坊7个村,历史原因导致的采砂、采矿遗留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非常明显。近几年,信都区把河渠绿化与非法采砂整治相结合,以实施全市植树造林绿化重点工程为契机,对大沙河北岸堆积废弃石料进行清运,对沙坑进行回填平整,垫起0.5米至1米厚的土层,用于造林绿化,推动大沙河流域生态环境彻底改善。目前,在羊范镇的大沙河北岸,信都区打造了龙冈生态湿地公园,把非法采砂、采矿“荒凉地”变成景色宜人的城市“后花园”。
与此同时,大沙河北岸的一座座荒山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信都区把荒山绿化工程列为大沙河北岸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郝氏造林法”,对5000余亩荒山进行绿化,致力攻克土质贫瘠浅山丘陵区苗木难以成活的难题,让百姓同享绿水青山。
见空插绿促进“河渠绿柳”景观扩容升级
“他地有柳,条不柔而色不骄。惟河渠土地所宜,枝干颜色独异。”这是史料《赵州志·宁晋县·景致》对于“宁晋古八景”中褚家村“河渠绿柳”的描写。
近日,随着气温渐渐升高,宁晋县北沙河褚家村段几十里澄波连堤岸,绿意更浓,给人带来阵阵清爽。
据了解,在造林绿化工作中,宁晋县结合县域地势低平开阔、河流较多的实际,重点谋划实施了北沙河和北围堤堤岸绿化工程。值得一提的是,该县在北沙河褚家村段堤岸两侧见空插绿,栽植3000余株胸径15厘米以上的优质全冠垂柳,使该县原有的“河渠绿柳”景致实现扩容升级。
近年来,邢台把河渠绿化作为重点营造林工程之一,对各县(市、区)辖域内主要河流、河渠及湿地周边,按照河渠管理规定实施植树绿化,以营造防护型景观林为主,做到有河就有树、有水就有绿。以乡村道路和田间路为框架,实施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到去年年底,各县(市、区)河渠绿化率、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在做好河渠绿化工作的同时,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持续巩固绿化成果,让百姓享受更多生态福利。”邢台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