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邢台市持续擦亮环保“底色” 2023年04月12日

邢台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本报讯(记者刘俐验)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现新跨越、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日前,记者从邢台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邢台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22年,邢台市空气质量在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率全省第一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12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省考核要求,水环境质量同比提升17个位次,截至2023年1月,邢台市主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控措施覆盖率达到100%。

为加速构建系统思维、依法施治,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邢台市先后出台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碧水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净土保卫战行动计划,制定了PM2.5“退倒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退后十”方案和重点河流“一河一策”,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明确了路径,确保了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三线一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等源头防控制度,制定有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强化大气、水环境质量通报排名和奖惩问责机制,有效推动部门履职尽责;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全市统一的空气质量保障指挥调度平台,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溯源、交办和反馈。

此外,从执法、审批、差异化管控等方面入手,邢台市生态环境局进一步转变方式,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改革,充分发挥无人机、分表计电、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作用,提高执法精准度;推动“放管服”改革,压缩环评审批时限;推进重点企业环保绩效等级水平提升,同时完善生态监管白名单制度,动态调整,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保障好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该局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环保、节能降碳方面加强帮扶指导,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动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重点做好深度治理大气污染、持续巩固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方面工作。加快重点企业退城搬迁,开展钢铁、水泥、电厂、玻璃、焦化、炭黑等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提升行动,实施VOCs无组织提升改造、末端治理、深度治理项目,持续强化全域控尘,坚持以道路、工地扬尘治理为重点,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实施重点区域精细化管理,严格重点区域“以克论净”;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加快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污水处理厂等生态治理项目进度,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全面提升河流水质;加强对全市4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检查排查,进一步降低土壤污染风险,组织实施274个农村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全面开展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摸清全市农村坑塘(沟渠)和黑臭水体底数;全力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创A,深化非现场监管执法改革,严格落实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管白名单制度,坚决防止“一刀切”。

为推动创A工作有效落实,邢台市迅速安排部署,制定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利用3年左右时间,推进邢台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火电、垃圾发电5个重点行业25家重点企业环保绩效创A,其中2023年完成7家,2024年完成7家,2025年完成11家。今年,邢台市生态环境局将根据标准出台情况,力争4月底完成对标自查,8月底完成提升改造,9月底完成资料申报,确保年底前完成年度创A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