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数字人民币 助力消费正当时 2023年04月04日

工作人员在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展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在服贸会首钢园区金融服务专题展交通银行展台,观众们咨询和办理业务。

市民在“时光邮局”内用数字人民币购买盲盒邮票。

消费者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新世界百货商场收银台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

本版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2022年12月14日,雄安新区首笔科技创新券以数字人民币形式完成兑付,全国首创结合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实现“秒兑付”;

2023年2月16日,全国首个实现数币试点银行全渠道数字人民币免密支付的公交场景在浙江义乌落地;

2023年2月22日,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跨境消费在口岸成交;

2023年2月27日,全国首台数字人民币硬钱包自助发卡机在深圳市罗湖区亮相;

……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它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本质上都是货币组成部分。央行表示,自2022年12月起,流通中货币(M0)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对数字人民币和实物人民币一并统计、合并分析、统筹管理。

伴随着试点测试工作的扎实稳妥推进,发红包、买年货、代发工资、公积金贷款、缴税……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正加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保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稳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

应用场景和试点范围加速扩容

假日促消费、离线可支付、校内外一卡通、自助外币兑换机……2月28日,江苏省数字人民币应用主题展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各家金融机构搭建起数字人民币落地应用场景,“一站式”展示数字人民币的魅力。

数字人民币试点之路已走进第6个年头。2017 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组织商业机构共同开展法定数字货币研发试验。

2022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宣布有序扩大试点范围,在原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在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景试点结束后转为试点地区。

至此,数字人民币已涵盖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东北等多个地区。

2022年12月16日,据《金融时报》消息及数字人民币App显示,数字人民币试点再次扩大范围,在现有试点地区的基础上,由此前的深圳、苏州、雄安、成都扩展至广东、江苏、河北、四川全省,并增加山东省济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防城港市和云南省昆明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作为试点地区。

业内人士表示,试点应用场景和试点地区范围的不断扩大,有助于公众更深度地检验数字人民币系统性能,让数字人民币更快落脚到服务实体经济和百姓生活上,带动数字人民币普惠性和可得性的提升。

在首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之江数字贸易论坛上,蚂蚁集团首席合规官李臣表示,“支付宝已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并作为首家支付平台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与此同时,我们持续与合作伙伴拓展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

从2022年12月12日开始,淘宝用户分批开放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用户可以在网购时使用数字人民币。此外,用户还可以在支付宝服务的平台和场景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如淘宝、上海公交、饿了么、友宝、天猫超市、盒马、喜马拉雅等。在数字人民币App上,用户还能设置支付宝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单笔支付限额以及日累计支付限额。

“支付宝作为首家支付平台加入数字人民币受理网络,传递出了重要信号,这也印证了数字人民币和第三方支付不是竞争和取代的关系,而是钱和钱包的关系。淘宝这种线上电商平台场景加入,也会大大推动数字人民币在日常场景的使用和黏性。”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

动作频频助力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自数字人民币试点再度扩围以来,一直消息不断,而其中覆盖了各色场景的互联网平台,亦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包括蚂蚁、腾讯、京东、美团、携程、唯品会等多家互联网平台都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上有所涉足,有的推出支付优惠红包、有的发出提现免费券,还有的在数字人民币+社会公益、城市消费券、供应链金融多领域,创新试点全面开花……

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今年各地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集中释放,市场供给持续优化,带动节日经济更加红火,而数字人民币为今年春节消费增添了更多便利与实惠。

春节期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字人民币促消费活动。在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试点城市中,不少地方政府向民众发放了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如广东深圳开展了餐饮行业1亿元补贴活动,江苏连云港开展了“新春惠民消费券”促消费活动,餐饮专项消费券、新春消费券等多种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让人们惊喜连连。

消费市场的红火,带来数字人民币应用规模的持续扩大。美团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平台上数字人民币交易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倍,数字人民币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超5倍,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同比增长6.2倍。节日期间,全国各试点地区消费者在美团领取数字人民币红包或消费券后,在2万余家平台中小微商户消费,为商户生意增添“烟火气”。

除了美团外,作为首批配合数研所展开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的京东科技,同样具备自身特色。据了解,自2020年开始,京东科技便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并在数字人民币+社会公益、城市消费券、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进行创新试点。仅2022年,用户在京东使用数字人民币消费金额就超15亿元,同比增长超10倍。

各地在选择发放红包和消费券渠道时,为啥把数字人民币视为“香饽饽”?主要是其智能合约功能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进行自动支付交易,能满足复杂场景规则的要求,帮助财政补贴资金精准发放。比如数字人民币可定制化设计消费补贴的使用条件,精确划定可使用的地区、行业、商品或服务等。

“数字人民币的技术特性尤其是智能合约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精准促进消费。”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数字人民币与消费券、电商平台等场景结合,有助于数字人民币推广,也有助于消费市场加速回暖。

不仅在消费领域的应用提速,这个春节,发红包这一中国传统习俗正式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之一。1月19日,数字人民币App推出了今年第一次更新,新增“福兔迎春”“五福临门”等多款春节特色红包封面。

近年来,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工作扎实稳妥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各试点地区政府围绕“促进消费”“抗击疫情”“低碳出行”等主题累计开展了近50次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活动,各商业机构还开展了多次市场化推广活动,有力促进社会消费回暖与潜力释放。到2022年底,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存量为136.1亿元。

数字货币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只是应用范围越来越大,数字人民币使用功能也越来越全。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召开2022年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提出,作为新兴金融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可为数字经济产业赋能,推动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近年来,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驱动力。疫情防控期间,网上购物、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工作生活形态更加活跃,数字经济覆盖面不断拓展,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数字人民币提供了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也助推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对移动支付来说,场景丰富程度往往影响用户选择和使用体验,完善的生态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能让数字人民币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进而吸引更多人使用。

国务院于2021年12月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随着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据正在成为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组成部分。而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能够释放更多数据资源,创造更大生产力,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要素。

目前,我国移动支付用户的数量、交易规模、渗透率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认为,我国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认为,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满足公众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对法定货币的需求,提高零售支付的便捷性、安全性和防伪水平,助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十四五”规划“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的要求,人民银行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不断深化试点成效。

(本报综合,稿件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经济参考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证券报、长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