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中国元素闪耀 2022年11月27日

11月23日,青岛万德隆纺织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生产专供世界杯的旗帜。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2022卡塔尔世界杯赛场内外,丰富的中国元素成为世界杯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制造”的卢赛尔体育场,中国新能源客车成为公交出行主力,中国裁判亮相赛场,中国企业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世界杯周边商品七成“义乌造”……

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表示,这些中国元素一方面是中国发展的象征,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越来越多地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决赛场地、水利工程“中国造”

与卡塔尔世界杯密切相关的大型基建项目——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饮用水蓄水池都是“中国造”。

无论是施工设备,还是制造技术;无论是中国设计单位,还是专业施工企业,这些基础设施的细节彰显着中国智慧。

卢赛尔体育场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中方参建人员超千人。中方总工程师李白说,卢赛尔体育场设计上的创新不胜枚举:在不影响外观和功能的前提下,整个幕墙外壳缩小了一圈,但内部的房间大小不变;笔直的立柱被设计成香蕉形,避免了立柱与房间的碰撞;中下层看台的每个座椅下都有独立空调通风口,能为球迷提供舒适的观赛体验……

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被称为“水比油贵的国家”。为增强饮用水的储水供水能力,同时为本届世界杯提供清洁水源,卡塔尔实施供水工程建设,包括海水淡化、储存、输送等系统工程。

该工程共分五个标段,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了工程的E标段,施工任务包括两座水池、一座加压泵站及旁通管线工程。其中,水池每座长305米、宽150米,面积相当于6.4个标准足球场,容量为50万立方米,是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单体最大的蓄水池”。

客车、裁判、赞助商——进入赛场的“中国元素”

卡塔尔世界杯提出了创新、可持续、低碳的办会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公交无疑是首选。

2020年,中国宇通公司生产用车中标卡塔尔世界杯服务用车项目,加上后续订单,卡方从中国进口了1500台客车。

在卡塔尔开车,要经受炎热干燥、强风多沙的考验,中国企业对此进行了“量身定制”:针对多风沙的天气,团队在整车密封、底盘防护上下足了功夫。电机配备了泥沙防护结构;动力电池是液冷系统,在运行和充电中,电池合理控温,拥有了更长的续航能力;车内的空调采用智能温控算法,动态调整风量,确保车内凉爽。

世界杯结束后,这些纯电动客车将成为卡塔尔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到赛场的除了新能源客车,还有中国裁判。

11月23日,西班牙队对阵哥斯达黎加队,中国裁判马宁担任第四官员。此前,他已经在美国队对战威尔士队的比赛中担任第四官员,完成了在世界杯上的首次亮相。这也是中国裁判时隔20年再次登上世界杯舞台。两名助理裁判曹奕、施翔先后担任了两场比赛的替补助理裁判,进行协助。

此外,中国四家企业成为卡塔尔世界杯官方赞助商,万达集团、海信集团、蒙牛乳业、vivo的标识随处可见。数据分析和咨询公司环球数据(Global Data)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成为本届世界杯最大赞助商来源,为卡塔尔世界杯提供了共13.95亿美元的赞助。

小商品热卖 大熊猫来了

多哈一家较大的世界杯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的货架旁,球迷、游客、当地民众正认真挑选,各类商品琳琅满目:衣服、帽子、足球、包、围巾、手环、水杯、徽章、挂摆件、吉祥物、文具……这些商品不少都是“中国制造”。

该门店志愿者余益莲说,自己在协助点货时,曾粗略做过统计,店里约七成商品都产自中国。

自豪的还有中国义乌的厂商。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从世界杯使用足球,到加油用的喇叭;从各代表队的球衣,到大力神杯摆件、32强旗帜……“义乌制造”已经占到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的约70%。

到多哈一个月的中国大熊猫“四海”和“京京”吸引了众多游客参观。今年10月19日,两只熊猫乘专机抵达多哈,由专车送入熊猫馆。11月17日,它们正式亮相。“熊猫的亮相,不仅承载着中国人民对卡塔尔世界杯的美好祝福,也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卡塔尔举办世界杯的强有力支持。”中国驻卡塔尔大使周剑说。

(执笔记者:岳冉冉;参与记者:王浩明、刘扬涛、肖世尧、董意行、赵建通、肖亚卓、夏亮、乐文婉、吴植、韦骅、刘金辉)

(据新华社多哈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