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千年古堡正芳华 村美业兴写新景 ——蔚县全力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纪实 2022年04月15日

南山小院

民宿民间艺人在暖泉古镇表演大鼓书

民宿内景

昔古回院

扫码看百县

□ 康世良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北京、张家口两地成功举办,“塞外明珠”张家口借助冬奥之势再次熠熠生辉。2021年1月20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上,中央首次提出 “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注入了新的内涵。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全力落实有关指示精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新业态,把加快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作为发展后奥运经济的重要抓手。作为京张周边的洞天福地,蔚县乘着这股“冬”风,全力融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大力发展特色旅居产业,打造乡村旅居产业胜地。

近年来,蔚县按照“文绿兴蔚、全面转型”的总基调,把乡村振兴与旅居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把文化传承、青山绿水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和产业优势,探索出了一条“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资本”的乡村旅居产业模式,成为美丽与富民共生的发展样板。

全力推动“后冬奥”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一幅乡村旅居产业发展图景已在蔚县徐徐展开,“冬奥”的优势品牌效应,乡村振兴战略与地方政策体系的全方位支持,为蔚县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全面起势

高起点高规格谋划 发展乡村旅居产业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冬奥会等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的落地,张家口重大历史机遇正在加速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势能,也给蔚县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该县在全力落实张家口市推动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的部署,全面推动古城、古镇、古堡、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全力呵护自然生态、山水风光,着力传承剪纸、打树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旅居产业加速发展、上档升级。

2021年,蔚县正式提出“一城为中心,两路连一带”旅居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选取有一定文化和旅游资源条件的村庄,利用村民闲置农房、村集体闲置资产及闲置用地等资源,通过集中建设一批乡村民宿、客栈、乡村酒店等项目为引领,融入建设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文化演绎、购物体验等新兴业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驿站、生态停车场、标识标牌等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出一批包含古堡旅居、山地旅居、康养旅居、森林旅居等形式多样的乡村旅居试点示范村。

坚持高位规划、系统推进是蔚县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蔚县县领导表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在蔚县发展乡村旅居产业有巨大的潜力,是政府的责任和担当。去年以来,围绕发展乡村旅居产业,蔚县重点抓好文化赋能、产业升级等四项工程。借助危房改造、传统村落保护等政策,对部分村落、民居进行改造升级。按照“一村一特色”的思路,推进中草药、小杂粮、手工业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农事体验、农旅研学、休闲运动、健康养生等新型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提升旅游二次消费,讲好古村古堡故事,传承弘扬打树花、拜灯山、年俗表演等文艺展演,大力发展剪纸、青砂、灯笼等手工艺品,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坚持把引入市场主体作为发展乡村旅居产业的关键举措,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参与美丽乡村开发建设,采取EPCO模式对蔚州古城进行整体开发,接手中信集团暖泉古镇项目,规划基因测序、睡眠康复、运动医学、药食同源等体验业态,打造旅居康养综合体。

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说,“在世界的东方,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奇迹,这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还存在着另一个奇迹,那是河北蔚县的古城堡。”历史上的蔚县,有“八百戏楼、八百庄堡”之说。如今,仍有350多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村堡在这里留存。每一座村堡,都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千年的文脉如今叠加了新时代的新内涵,也为蔚县的乡村旅居产业注入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基因,按照保护优先原则,该县重点做好建立保护机制和破解资金难题两方面工作,研究制定《蔚县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蔚县古村(堡)落保护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从制度层面做到有据可依。通过“上级扶持、政府投入、民间补充”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上级资金3.48亿元,对玉皇阁等22个国保单位和西古堡等40个传统村落进行了维修保护;投入美丽乡村资金2.4亿元,对28个古村落进行了基础设施提升;整合资金3.6亿元,实施了蔚暖风景道等基础设施工程;社会筹资2000余万元,修缮了80多处古村堡、古戏楼和古建筑。

立足本地县情,蔚县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构建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交出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

打造样板 创新古堡开发模式 旅居产业亮点频现

步入蔚县西窑头这个昔日的“空心村”,你会被眼前看到的一幕幕所震撼。

被命名为“白立方”的是一座醒目的白色立方体,巨大的身影下不乏古旧的北方门头及当地青砖以点缀,既散发出浓郁的神秘感,又充满了烟火气;“山海经”是两幢位于坡顶的奇特建筑,从360度的采光天窗中或仰观星汉,或俯视古村……现代设计元素加以古朴的青砖蓝瓦,艺术在这里得以升华,古老的文化又在这里充盈。

几年前,西窑头烧窑产业渐渐歇业,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全村110户常住村子的农户只剩下100人左右。2018年,苦于寻找振兴路径的西窑头村获得了新生,一个融合蔚县剪纸、打树花等传统文化的“FA公社”民宿项目让古堡重生。在蔚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20年底,第一期共计21套错落有致、风格迥异的民宿在西窑头村落成,FA公社也于去年7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

该村党支部书记彭黎明介绍说,民宿项目每年返收益给乡里,作为资产性收益,实现土地所有权、资产收益权、运营管理权的分置。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500元增至去年的12500元,项目运行步入正轨后,预计年吸引游客2万人次。“村里的老百姓可以说看到了希望,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还学到了很多新东西,像‘引流’‘打卡’这些词,现在都会了。”

白居易曾说:“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随着人们“避酷暑、避忙碌”的需求越来越多,乡村的闲适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乡村旅居“5+2”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模式。该县县领导感言,民宿经济的发展,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有效的切入点,它对于落实农村发展新理念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县大力推广“古堡+旅居”产业模式,目前已有南山小院、FA公社等16个高端民宿投入使用。

在宋家庄镇郑家庄村,兴蔚南山(蔚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方式,规划建设精品民宿“南山小院”, 以“南山小院”为原点,为全村旅居产业注入了康养、微度假等模式,规划建设了农耕研学基地和具有乡土特色的亲子游乐园等项目,不仅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而且实现了乡村振兴、农旅结合、强村惠民。“南山小院”在今年正式投入运营,被称为蔚县的“城市会客厅”,被省领导称赞为“乡村振兴能够带动老百姓共同富裕的好项目” 。

宋家庄镇邢家庄村是蔚县历史上八百庄堡之一,该村依托自身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国家传统村落的文化优势,遵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启动建设了铭悦·觉醒城项目,项目以蔚县特有的历史文化为背景,东区为项目的时空转换区,南、西两区为住宿体验区,规划建设古色古香且具有居住功能的民宿院落,并配套建设具有当地民俗特点的商业街,有老酒肆、饭馆、豆腐坊、裁缝铺、茶馆戏台、剪纸铺、胭脂铺、小邮局、百乐汇、特产文创店等,营造最真实最有代入感的古堡小镇。项目通过政府+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开发建设模式,为乡村带来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借助外力的作用为村庄挖掘文化、引入产业、搭建平台,帮助其重新焕发内在活力,使其在外力撤出之后,依然能维持良好可持续的生存状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稳定脱贫。截至目前,蔚县已有昔古回院、義成德等16家精品民宿投入运营,乡村旅游点达到17个,农家乐200余家,2021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21亿元。

结合“古堡振兴”行动,蔚县不断创新古堡开发模式,实施“古堡(村)+”的旅居产业模式,一是古堡+民俗文化,暖泉古镇融合国家非遗蔚县秧歌剧和省级非遗打树花,推出大型实景民俗演艺节目“火树金花”,形成比较完整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业态,年吸引70多万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实施古堡+扶贫项目,西古堡不觉晓利用33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对董家九连环院进行改扩建,打造精品古堡民宿,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发放困难补贴,带动20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去年10月,西古堡入选央视《走村直播看脱贫》节目,目前网友点赞量位居第一。实施古堡+景区建设,小天山景区实施综合开发,建设古村石屋、集装箱、星空客科技民宿140套,当地村民实现稳定增收。实施古堡+“空心村”治理,西窑头村扶贫共享农庄,利用旧“空心村”进行原址改造,建造16个风格不同的民宿院落,村民配套发展“那年的派饭”特色农家饭。每年实现扶贫资产收益105万元。实施古堡+乡村振兴,光明谷米小镇把民宿作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古民居民宿37间,民宿订单收购村民农产品和畜禽产品,20余名留守妇女从事保洁、帮厨等工作。

汇聚资源 举全县之力重塑旅居产业新形象

民宿内工人师傅正在忙碌地进行室内装修;特色厨房内大厨们正在准备一天所用的食材;一些有梦想的创业者正在为一些思路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一个个的场景是蔚县乡村大地的真实写照。

蔚县县领导直言,不少乡村都面临着没有产业发展、人才流失和文化凋敝等问题,为了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该县举全县之力推动旅居产业,以古堡振兴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该县制作全县旅居产业分布图,重点绘制了“一城为中心,两路连一带”的规划功能区和布局,标注了重点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已有的精品民宿、在建和谋划的旅居民宿点等内容,能够直观了解蔚县旅居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该县适时顺势组建古堡振兴人才智囊队、产业助力队、科技指导队、金融服务队、文化宣传队、退休干部模范队和生态建设保护队七支队伍,以组织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蔚县按照“组织共建、党员共管、人才共育、活动共联、资源共享、难题共解、文化共融、社会共治”原则,强化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等相关县直部门党组织和乡村基层党组织,拓展吸纳七支队伍党组织,成立古堡振兴党建联合体,充分整合各单位的职能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将古堡振兴中区域、行业、项目等链条上的资源“化零为整”,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本着支部班子强、党员队伍强、基础设施强、文化底蕴强、示范引领强的“五强”原则,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非遗传承与时尚创意相结合、古堡建筑与红色元素相结合、农家院落与高端民宿相结合、绿色康养与休闲娱乐相结合,全力打造集党建引领下的古堡文化、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教育、红色元素、非遗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古堡振兴示范带”,吸引京津冀周边城市游客和专家学者等来蔚县参观,从体验古代3600年的历史沧桑到明清时期古建遗存,从欣赏现代经典设计到自然风光美景,从感受打树花、拜灯山、皮影戏等文化魅力到接受红色教育。

七支队伍把古堡资源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截至目前,先后开发了昔古回院、池鱼故渊、栖宿蔚民等风格迥异的民宿、客栈、旅舍12处,总投资4000余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60多个村、921户、2012人实现增收。人才智囊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指导13个重点村制定了古堡保护开发规划。蔚县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第三届“看家乡变化,助家乡发展”活动,健全完善了在外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古堡建设、共商产业发展的机制。蔚县籍乡贤汪永基、汪永晨兄妹投资1200余万元在涌泉庄乡涌泉庄村新建古堡陈列馆、开发古堡一条街,并建设露营基地,发展养生旅居产业。

七支队伍把产业发展作为古堡振兴、助农增收的重要任务,推动资金、资源、信息、项目等各类要素向古堡村落集聚,为全县产业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特别是村派驻产业书记(主任),累计召开座谈会610余次,帮助127个村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产业项目规划,捐赠产业发展资金120余万元。文化宣传队根据各村特点,整合或者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史馆、文化墙等文化阵地。创作、收集关于古堡振兴打油诗、三句半、短微诗、标语、宣传画等,并通过整理各村故事、传说、历史沿革,把完整的、有底蕴的、有魅力的古堡呈现出来。为每一个村培养最少一名大妈讲解员,用最土的话讲村庄最古老的故事。创作了大鼓书词《歌颂英雄马宝玉》、快板《古堡振兴文化根,传承红色好基因》等一大批优秀文化作品。组建了由摄影师、地方文化专家、农业专家组成的编辑部,编写了《编辑古堡振兴系列文化丛书》。在文化底蕴深厚的8个乡镇16个村挂牌成立了“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激发了群众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康世良

联系电话:13803330843 18632126918

邮箱:ksL725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