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建设统筹部王斐。

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项目外墙保温工人刘泽辅。

忙碌中的雄安新区的建设者。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海棠苑小区居民胡志军。
□记者 彭文君 马宁 路钦淋
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吸引着各行各业的人才到此打拼。
人们在雄安新区工作,让自身成长速度、视野广度、思想深度等得到提升。同时,伴随着雄安新区发展,不少本地人的思维理念、生活状态等也有了较大转变。
王斐:以高铁的速度奔跑
“2018年,我受命负责雄安站的保开通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以高铁的速度奔跑,全力推进配套项目建设,确保了2020年底的顺利开通。”站在雄安站宽阔的站前广场上,回想起当年的建设场景,王斐仍觉得历历在目,澎湃难抑。
王斐,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建设统筹部牵头人,2017年10月加入雄安新区建设大军。作为一名设计师,原生态的雄安成了他最好的图纸。被誉为新区“开路先锋”的雄安站,无疑是他的“得意之作”。
作为雄安新区首个标志性重大工程、门户工程,雄安站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它既是实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节点,也是提供城市服务功能带动城市集聚发展的城市门户,如何把“站城一体化”和“站城深度融合”的理念切实落地?王斐深感责任重大。
“每天研究讨论设计方案,尽力把方案做到最优,再和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在王斐心里,雄安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把工地当成了家,办公室的灯从来没有在零点前熄灭过。
2020年12月27日,是一个让王斐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京雄城际铁路实现全线贯通, 万众瞩目的雄安站正式投入使用。看到参与设计、建设的雄安站终于迎来第一批乘客,王斐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和自豪。
“我是高铁的建设者,也是受益者。”王斐家在北京,之前回趟家需要倒两趟车,或者自己开车,十分不便。京雄城际铁路开通后,50分钟直达北京,让他觉得,“离家近了好多。”
“雄安新区作为未来之城,肩负着创造中国未来城市样板的使命,需要更多的设计资源和先进技术,为城市赋能、为新蓝图赋能。我会在这一直干下去,努力把更优质的房子和项目交到新区人民手中。”王斐说。
刘泽辅:垂直升降“蜘蛛侠”
“身在空中不是仙,一根小绳腰上拴。一个吊篮两人站,一晃就是一整天。”这是雄安新区容西片区安置房项目D标段外墙保温工人刘泽辅每天工作的真实写照。
从八楼窗户向外望去,刘泽辅和他的搭档头戴安全帽、腰挂安全绳,分别站在吊篮两头,犹如“蜘蛛”一般贴在外墙上,麻利地给外墙立面抹着灰浆,被工友们戏称——“蜘蛛侠”。
“干这行算是个技术活,最开始我站在吊篮上两腿打晃。时间长了就习惯了。”刘泽辅是合肥瑶海人,经朋友介绍来到雄安。他有八年的外墙保温工作经历,“粉刷过最高的外墙有90多米高”是他最骄傲的事儿。
站在高高的吊篮里,方圆几十里的景色一览无余。刘泽辅眺望着远方,回想起刚到雄安的场景。那时候,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不远处的几栋楼房已完成外墙粉刷,深咖色的外墙搭配浅黄色的楼顶,显得沉稳大气。
容西片区D标段安置房项目共51幢,承载着雄安新区容城县3万余户居民的美好“安居梦”,今年六月份就要交付。为了赶工期,刘泽辅每天早上7点就上篮,一直干到天黑才下去。
外墙保温看着简单,其实是个细致活儿,每栋楼都要刷够防水、保温、腻子、油漆四层,足足20多道工序。作业的时候两人一组,“忙活一天,大概能刷五六层。收入比别的地方高,一天能挣四五百块钱呢。”刘泽辅黝黑的面庞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都说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所以我到这边来了,为新区的建设作一点贡献嘛。”刘泽辅说。
闲时,刘泽辅会跟家人视频,看看孙子孙女,一天的劳累一扫而光。刷完这片房子他就打算退休回家了,在家种种菜,养养花,给孩子们讲讲雄安的故事,好好享受晚年生活。
“这是我这辈子干的最后一个活儿。我肯定要尽职尽责地干,干成‘优质工程’,把好房子交到老百姓手上。”
胡志军:现在的生活比梦还美
“活了大半辈子了,真没想到还能搬进这么好的房子,成为‘城里人’!”一大早,雄安新区容东片区海棠苑小区的居民胡志军在小区边晨练边感慨。每每提起新居生活,他都赞不绝口:“就像梦一样!不,比梦还美!”
胡志军是容东片区新居民中的一员。2021年年底,容东片区首批安置住房分配工作启动,他第一时间选房交款,带着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房里,“新年住新房,双喜临门!”
“我们这新房子呀,称得上‘内外兼修’。”胡志军掰着手指头感慨。“外”指小区环境,不仅绿化充足、环境优美,还配备了丰富的健身和游乐设施,电动自行车棚、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都成为标配;“内”指屋内设施,精装的房间里,灯具、橱柜、油烟机、热水器等一应俱全,还贴心地配有地暖温度控制器、一键报警器等装置。
最让胡志军满意的地方,还数供暖和厕所。“我父亲年纪大了,行动不便,一到冬天特别怕冷。”以前靠烧煤取暖,家里不仅脏兮兮的,取暖效果还不太好。新房有地暖,不但干净,温度还可以调节。以前老人每次去院里的旱厕都需要人搀扶,现在有了冲水马桶,方便了很多。
作为新区首个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容东片区承担着安置征迁群众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任务。目前,已有两批4万多名像胡志军一样的回迁群众搬进新居,幸福入住。蓝图所描绘的宜居宜业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我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了,只要一家人心在一起、努力奋斗,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胡志军信心十足地筹划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