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十年芳华 一“苇”深情 ——记中国船级社秦皇岛分社验船师马建伟 2021年05月10日

□通讯员 单春明 记者 张宝林

中国船级社(CCS)秦皇岛分社验船师马建伟十年如一日,在最需要时出发,最艰苦处坚守,为曹妃甸港和京唐港的船舶“体检”,确保船舶安全航行。

“情”定芦苇滩

10年前,秦皇岛分社唐山办事处正式挂牌,28岁的马建伟一句“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来到三面环海、50公里内荒无人烟、大片恣意生长芦苇滩的曹妃甸。

唐山办事处负责京唐港和曹妃甸两大港区船舶检验,相距百余公里,港口点多线长。曹妃甸港内汇聚10几家公司,码头之间开车至少1个小时,检验时还要看船舶的靠港卸货时间,一天检验2至3艘船舶,来回跑几趟,赶不上吃饭时间是常事。

“基础设施差,道路坑坑洼洼,风沙很大,气候干燥,与同事合住的宿舍,条件非常简陋。”马建伟介绍,尤其是远眺荒凉的盐碱地和随风摆动的芦苇丛,特别孤独的时候,他就想,这芦苇扎根在沼泽、滩涂、湿地,不惧水味酸咸,都能平静适应而蓬勃向上,他常用眼前的芦苇来鼓励自己。

妻子、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都在200公里以外的秦皇岛,马建伟有很多机会可以回秦工作,但均被他婉拒:“我是一名党员,发现船舶缺陷并得以整改,虽然辛苦,但保证了船舶安全,我就很开心。”从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到独当一面的资深验船师,马建伟对繁华起来的小岛曹妃甸感情也越来越深。

有事就找“小马哥”

被称为“船舶医生”的验船师,就是检验船舶的每一块钢板、每一条焊缝、每一根管道、每一个阀门都符合安全规定。猫腰窝在狭小漆黑的空间,打着手电来回检验;在仅能容身一人的船舱里钻进钻出,拿卷尺丈量每一寸钢板,精确到毫米……无论是酷暑高温还是寒冬凛冽的狂风,马建伟都习以为常,他跑遍了曹妃甸和京唐港的每一个码头,经他检验的1580余艘船舶,没有一艘发生过检验质量事故。

“营运检验是CCS前沿和最直接的对外服务窗口,验船师在检验中代表的是CCS形象,在外船面前代表的是中国形象。”这是马建伟挂在嘴边的话。他为了在10余小时内完成一艘船舶转级检验的图纸复印,驱车往返当地小县城80多公里,分别在5家店完成图纸复印,当顺利签发完证书时已是凌晨4点;曾经因原油码头唯一的电瓶通勤车故障,在高温酷暑下往返步行近1个小时完成某油轮的换旗转级检验工作;曾经正值北方小年,因大雪漫天道路结冰,从曹妃甸到京唐港短短80公里路程,驱车近4个小时为某轮完成检验,保障了船舶顺利开航。

有事就找“小马哥”。2016年和2017年,马建伟在担任CCS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项目组组长期间,组织协调CCS全系统相关单位,编制完成CCS《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兼作浮式储存装置实施指南》及相关须知,并正式对外发布实施。2018年11月,受总部指派,远赴南太平洋国家秘鲁执行远洋渔船检验任务,圆满完成自CCS承担中国籍远洋渔业船舶检验业务以来的第一次境外检验。

“分分合合”总关情

作为一名营运验船师,工作特点就是随叫随到。马建伟长期驻守在曹妃甸,每逢节假日,他却总是主动要求多值班,好让其他同志能抽出时间多陪家人。可“对不起!”这三个字自己对妻子不知说了多少遍。

2020年农历正月初二,河北某运输有限公司所属某轮靠泊京唐港进行ISM、ISPS、MLC初次审核,他主动请缨,带着家人赶早包好的饺子,独自驱车130余公里从秦皇岛奔赴唐山;在2018年远赴秘鲁执行远洋渔船检验任务时,马建伟母亲突然生病住院,但出境检验任务早已做好安排,自己只能把生病住院的母亲留给妻子照顾。临行前,他满怀歉疚地拉着妻子的手:“对不起,工作我绝不能含糊,辛苦你了。”

谈起家人,马建伟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黯然但转瞬即逝。“长期忙工作,我最大的亏欠就是没有尽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可作为一名验船师,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担得起责任。这是一份非常有意义的职业,我想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因工作出色,马建伟在单位年终考核中多次被评为“优秀”,曾荣获秦皇岛分社管理创新奖,多次被评为秦皇岛分社“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CCS系统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