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值得一提的是,雄安新区在候鸟迁徙带上,在营造千年秀林的同时,决策者既是在为人类造林,也是在为鸟类和动物们造林。
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彭旭更介绍,千年秀林里有桃、梨、杏、桑、枣、苹果、山楂等近20种果树,约60万株,可为鸟类和小动物提供充足的食源和蜜源,同时还种植了适宜鸟类筑巢和小动物筑穴的乔灌木品种。
之所以叫千年秀林,并不是说这里的每一棵树都能活上千年。就像人类一样,树木也会有孩子,孩子又会有孙子……时间长了,就形成一个能够自然演替、持续更新、生机勃勃的千年森林。
彭旭更说,要成为千年秀林的一员,必须经历许多严格的筛选环节,苗木选择最基本的要求是原生冠苗,还要能适应新区所在地——华北平原的大环境。
在千年秀林里每棵树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二维码里面包括这棵树的地理位置坐标、来自哪个苗圃、胸径、冠幅、树高,以及植树者、管护者的名字,从孕育到出生到长大的每一个过程信息,都将记录在这个二维码里面,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这就是雄安的“数字森林”。
“千年秀林不仅仅为地球增添了一抹绿,秀林里所有的树木生长信息,将汇集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数据库。”彭旭更说,未来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后,这些大数据可为全世界研究单个树种的生长规律、森林系统生长规律、自然演替规律、林业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等,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这也将是雄安新区这个“人类发展史上的典范城市”对世界的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