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通过发展绿色农业,围绕“旅游+生态”模式,采取促进三产融合、荒山治理、转型发展等举措,让土岭变为生态观光岭,把田园综合体打造成观花浪漫游的“网红打卡地”
本报讯(记者刘杨 通讯员王露橦)日前,农业农村部举办的2021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对包括沙河市的金沙河红薯岭生态田园产业综合体、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栾卸银杏风景区在内的全国176个精品景点进行现场发布,重点推荐。
改变土地“望天收”
近年来,沙河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规模流转土地,投资建设集红薯种植、储存、加工于一体的红薯岭基地,并把这里打造成观花浪漫游的“网红打卡地”。采取错峰种植,根据花期不同,春、夏季分别种植万余亩油菜、油葵,每逢花开季节,园区万亩花海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今年春天,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给大地铺上一层金色的花毯。置身金沙河红薯岭生态田园中,赏花海、尝美食的田园之趣让人流连忘返。游客三五成群徜徉在花海之间,享受春的温暖、花的芬芳。
截至目前,红薯岭已陆续带动周边10万余亩农户、合作社种植。“来我们这里参观的游客最多时超过5万人次。”沙河市十里亭镇金沙河红薯岭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侯瑞克话语中透着一份自豪。荒土岭变为生态观光岭,变为带动百姓增收的致富岭。
种出一片“花果山”
80余万株果树、100余万株生态林木扎根沙河市白塔镇红石沟,这片昔日的不毛之地摇身一变,实现绿色植被覆盖率95%。这个昔日“地不收、路难走”的荒山沟,如今共栽植苹果、梨、桃、杏、李、山楂、石榴、葡萄、桑葚、蓝莓、灯笼果、不老莓等林果树木130余万株,生态林木200余万株。春季百花盛开,樱花、桃花、梨花、油菜花、杏花、樱桃花竞相绽放。
“仅郁金香就有雪球、粉色印象、温哥华、范伊克等18个品种,100余亩。”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旅游部门负责人石静介绍,农场还有100余亩芝樱,100余亩欧石竹、美国石竹,200余亩美国天鹅绒紫薇、千头菊、粉黛乱子草、树桩月季等,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保管季季景致不重样。
石静说,除了开发绿化荒山,农场还围绕“旅游+生态”模式,推动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截至目前,红石沟已成为规划面积5万亩,集花卉观赏、园林采摘、乡村美食、水上娱乐、度假休闲、农耕文化体验、亲子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景区。
栽下满山“摇钱树”
地处太行山区的沙河市白塔镇栾卸村,地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20世纪下半叶,栾卸村曾通过开办煤矿增加经济收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很快,栾卸人就意识到,资源开采总有一天会坐吃山空,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让环境“蒙”了“灰”。
村党支部书记李长庚说:“地下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已经挖出了地下的‘聚宝盆’,该是栽上‘摇钱树’的时候了。”
关停矿山,创办药厂,改善生态。随后数年,栾卸村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生态经济,荒芜贫瘠的河滩变绿了,久违的鸟儿回来了,全村5000亩荒山都披上了绿色的衣裳,新的村庄被树木和草坪围绕着,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村庄。
如今的栾卸,山上有万亩银杏林,山下是别墅式新民居,成为人人向往的风水宝地。
近年来,栾卸村根据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分别选种了柿树、柏树、栾树、红枫、黄栌、花椒、松树、枣树等10余种树木,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景区内水系湖泊众多、星罗棋布,湖泊、泉水、瀑布等营造出一种鸟鸣深涧里、清泉石上流的优美诗意。
在红薯岭、红石沟、栾卸,“望天收”“路难走”“黑乎乎”已经成为历史。
眼下,村民们学着用手机拍摄小视频,白天在基地打工之余,把蓝天白云、春花绚烂的美景分享到朋友圈,向更多人展示家门口的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