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信都区:高效农业让百姓端起致富“绿饭碗” 2021年04月22日

信都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目标,引导农户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升亩均效益,在田间地头种上“摇钱树”,让百姓端起致富“绿饭碗”

本报讯(记者刘杨 通讯员王聚芬)阳春时节,邢台市信都区特色林果种植基地各色花朵盛开,将田野山场装扮成了美丽的大花园,浆水镇、宋家庄镇、皇寺镇等苹果种植基地的苹果花也争相绽放。果园里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果农们正在忙着给果树浇水、锄草,构成了一幅幅和谐美丽的春日劳作图。

近年来,信都区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改善的目标,引导农户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提升亩均效益,在田间地头种上“摇钱树”,让百姓端起致富“绿饭碗”。

依托林果、中药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信都区引导山区乡镇大力发展苹果、板栗种植,重点抓好西部山区乡镇的苹果产业,在现有苹果种植6.5万亩、年产13万吨的基础上,加强培训和引导,扩大种植面积,提升果品品质,进一步提升“浆水苹果”品牌价值,不断完善冷藏初加工和冷链物流等,提升果品附加值。环城乡镇大力发展桃、梨和近郊设施农业,充分做足传统仙桃种植优势,引进新特优品种,提升管理水平,与城郊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打造吸引市民的“环线农旅”。

同时,信都区科学制定《“千斤粮、万元钱”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从果品提质增效、食用菌种植增收、中药材种植、冷水鱼养殖等方面着手,争取打造更多亩均收入超万元农业基地,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形成推动农民增收的整体合力,信都区建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和主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的信都区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民增收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区直各部门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对落实规模化种植成效显著的乡镇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奖补,鼓励平原、丘陵、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信都区农业局成立水果、中药材、食用菌、冷水鱼专家服务组,并聘请省市专家和农民土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确保农民掌握技术,争创高产高效。

位于羊范镇的北唐村、大路村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西红柿、西葫芦、甜瓜等多样水果、蔬菜长势旺盛,第一茬黄瓜也新鲜上市;位于将军墓镇南沟门村的香菇大棚宽敞明亮,暖意融融,一支支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浅褐色的香菇生机勃勃,菇农正在忙碌采收管理;在李村镇第五季草莓园,前来采摘新鲜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千斤粮、万元钱”产业在信都区发展势头强劲,实现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田地实现了增收增产增效,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