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专家访谈 商业精神推动清河羊绒产业发展 2021年04月22日

□记者 赵晓慧

仲春时节,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的清河县绿意萌发、春意盎然。

40年来,清河县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从零起步发展到享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美誉的羊绒产业,清河也因此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羊绒之都”。

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负责人董绍辉说:“从历史上看,清河县的油坊镇曾是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重要码头,南北文化的交汇,让清河人机智敏捷精于商道,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董绍辉称,正是这种精神,让清河人善于变通、敢为天下先,硬是在既无牧场又不养羊的现实条件中,开掘出一条羊绒致富的道路,并迅速在当地形成优势产业。

“商业精神一定是开放的、包容的,能够兼收并蓄的。纵观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历程,这一点展露无遗。”董绍辉说,随着羊绒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两者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清河人依托羊绒产业优势和电子商务发展,打造“智能生产+智慧市场+柔性供应”的智慧产业链,推动整个产业由“织造”向“智造”发展。同时,积极与设计机构合作,借力“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董绍辉表示:“随着羊绒服饰由‘一季’走向‘四季’,且日益年轻化,时尚元素成为很多企业的现实需求,但相对较高的设计费用让很多小微企业望而却步。清河县政府及时了解企业需求,通过购买设计服务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注入时尚动力,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助力羊绒产业时尚化、高端化。”

董绍辉说,清河县的帮扶政策有两个特点,一是强靶向,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集中调动和组织资源,出台政策,精准帮扶;二是细落实,将政策措施切切实实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不走过场、不打折扣,全面保障羊绒产业的发展。

董绍辉建议,要从清河羊绒整体品牌和企业品牌两个方面加力,锻长板、补短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进一步叫响清河羊绒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清河不单单是羊绒原料采购地,更是羊绒制品原产地;其次是打造企业品牌,推动清河羊绒产业从粗放到集约,变原料为精品。”董绍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