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碗热粥传星火 2021年04月22日

□记者 贺宏伟 王迪 李冰玉 王亮

3月19日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亮了位于冀中平原腹地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照耀着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始人弓仲韬曾经卖地20亩开办的平民夜校和施粥的粥棚,也唤醒了正在沉睡的村民。

吃过早饭,台城村第23任党支部书记杨新杰庄重地将党徽佩戴在胸前,走出家门。仲韬街上老人们悠然自得,孩子们追逐嬉戏,墙上标语写着弓仲韬当年许下的诺言:“让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听我爷爷讲,1922年安平县遭受大旱灾,1923年又遭受大水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弓仲韬就是在这个时候受李大钊派遣,回到台城的。”杨新杰告诉记者,从此革命的火焰在冀中大地燃烧起来。

播一粒火种

往村子中心走,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很快映入眼帘,高大的红色石柱上,一团熊熊火焰燃烧不息。就在一天前,杨新杰再次当选台城村党支部书记,当天他决定再去馆里看看,与弓仲韬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弓仲韬出生在我们村的一个大户人家,但他却厌倦过少东家的日子,北上天津、北京求学。”杨新杰说,从那时候起,弓仲韬学习进步知识、参加“五四”运动、结识爱国志士,一步步走上革命之路,并遇到改变他一生命运的人。

步入纪念馆大厅,一座汉白玉雕像庄严肃穆。弓仲韬和李大钊两手紧握,注视远方。“1916年至1922年,弓仲韬在求学期间结识了李大钊。1923年4月,由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面对记者,杨新杰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