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上接第一版 2021年04月03日

(上接第一版)

“一年一度的海棠花开时节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参观,荣国府的海棠栽种于20世纪80年代建府的时候,至今已有30多年,这种长势的海棠在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正定县荣国府管理处主任于坪兰介绍。

荣国府的“走红”,带动了正定旅游业的发展,被业界称为中国旅游“正定模式”。在1987年电视剧播出后知名度大大提高,当年即有130余万人次前来参观,门票收入221万元,旅游收入达到了1761万元。

荣国府自开放以来,相继有200余部影视剧在此选景拍摄,发展成为影视拍摄基地。荣国府景区于2012年荣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志着正定县旅游业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7年我们对荣国府内设施进行了提档升级,12个院落牌面、墙面、地面全部改造提升。为了做活旅游,打造红楼文化,近些年又打造了刘姥姥进府、元妃省亲等大型实景演出,游客到荣国府来可以欣赏到红楼梦的经典片段。同时还有古装游园活动,游客可以穿上红楼服饰,在荣国府游园切身感受红楼人物,近距离感受红楼文化带来的历史与现实的冲击。”于坪兰介绍。

旅游的火热带火了文创产品的发展。荣国府在以文化留住游客的同时,也让游客带走文化。

如今,在正定,大部分景点免票,所有停车场免费,公共厕所上星级,直饮水取用方便……游客们感受最多的是“自在”。通过配套设施及旅游景点的集群发展,以“荣国府、隆兴寺、正定古城墙”为中心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为正定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第二站:正定古城

古城“新”韵承文化

正定在保护传承上不遗余力。正定始终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工作方针,考古项目取得新成果。2019年12月30日,正定县24项古城保护重点工程全面完成。

正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700多年的建制史,2200多年的建县史,1600多年的建城史。现有国保10处、省保5处,县保23处,馆藏文物7672件,被誉为“古建艺术宝库”。2019年12月,正定博物馆建成开放,馆内设有陶瓷厅、造像厅、遗址厅等9个展厅。开馆以来,观众络绎不绝。随着城墙博物馆、元曲博物馆等建成开放,人们更多地了解文物故事,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

2019年10月1日起《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河北省首部古城保护专门法规。《条例》将每年8月24日定为“正定古城保护日”。《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提升古城保护法治化水平,传承正定历史文脉,促进正定文化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千年古郡、北方雄镇的历史风貌有效恢复,“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为现实,使城市记忆可见可触、历史文化可感可知。

在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正定不断提升文化品质,推动现代文明与文化遗产相融共生。

“我们将把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充分开发利用,连点成线,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对蕉林书屋、梁氏宗祠、王士珍故居等进行提升改造增加新看点,深度挖掘广惠寺、开元寺等古塔古寺的历史文化,让游客们感受到古色古香古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正定的千年历史与现代文明得到传承发扬。”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王鹏说。

第三站:正定高新区

新城提质焕“新”机

与古城散发的“千古之美”相呼应,正定新城区的建设和产业发展如雨后春笋,散发着蓬勃生机。

正定高新区联东U谷·正定科技总部港项目是石家庄市重点项目。据该项目负责人梁铭渊介绍,项目总投资5亿元,投入运营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年税收超4000万元。

作为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常山云数据中心致力于提供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电子商务和IT运维管理等服务。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项目全部建成后,年新增营业收入21.09亿元,利税9.07亿元。

近年来,正定数字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常山北明项目入驻,玥云数字产业园、联东U谷产业园顺利实施,已成为石家庄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版图。

正定高新区以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和现代商贸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几年来,发展优势日益凸显,建设实现新突破。“园区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27.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由2017年的49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00亿元。”正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主任白静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将继续围绕自贸试验区正定片区的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牢牢把握‘高’和‘新’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平台、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继续加大路网建设,加快配套工程建设,提质提速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高新区能级水平,年内力争进入‘千亿级’园区。”

近年来,正定县大力发展“4+4”现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自贸区正定片区(综保区)建设全力推进,中国首届数字经济博览会成功举办,永久落户正定,新区建设不断提质增速,高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正定数字经济产业园将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富有活力、创造力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和新格局。正定县域经济实力不断提升,走出一条具有正定特色的小康建设之路。

第四站:塔元庄

乡村振兴“新”画卷

正定县塔元庄村按照“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旅游做成规范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建成了产销一体的农业产业链,增加村集体收入,让村民吃上绿色无公害蔬菜。此外,塔元庄兴建了集农业生产、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科技示范园;注册了“塔元庄牌”商标,将大米、面粉、牛蒡酒等绿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8月,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项目正式落成开园。据正定县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介绍,该项目将梦乡小镇、慧聪网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托同福集团成熟的销售网络与知名商标等资源,倾力打造集研学教育、休闲康养、户外拓展、中央厨房展示等于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高标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正定县坚持全域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出台11项扶持政策,调动农民调整结构积极性,推进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调整结构、三产融合,提升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突出重点提升和示范引领,着重对滹沱河沿岸、河北大道沿线二十余个村庄按省级美丽乡村标准提档升级,创建滹沱河沿岸省级正定县乡村振兴示范区。截至2020年12月,滹沱河沿岸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成效显著,自107国道以西,沿河北大道两侧的雅岸千亩高端蔬菜示范园、塔元庄同福乡村振兴示范园、滹沱河艺术生态岛、农耕时代千亩桑园、森林河趣那主题公园等十几个示范园区串联成珠,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正定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市场优势,正定县坚持“旅游兴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进正定高质量发展。正定,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焕发新的蓬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