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县全力开展“以商招商”,不断刷新“邱县速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赢取了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的项目建设“新高地”,构建多元产业聚集体系
本报讯(记者方尚俊 通讯员刘洪涛 霍飞飞)去年以来,邱县全力开展“以商招商”,不断刷新“邱县速度”,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赢取了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的项目建设“新高地”。
北望京津、南盯粤闽
邱县以开展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危中寻机促发展,全面聚力项目建设。
去年初,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邱县红都服饰、汇力棉业等4家纺织服装企业转产医用防护服,累计生产40多万套。在生产防护服的过程中,邱县借机寻机,成功引进了生产熔喷布等防疫物资的中成华道项目,借势为全县培育起了一个新兴产业。
邱县紧紧抓住传统农业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潜力无限的优势,将发展方向定位为北望京津、南盯粤闽。他们瞄准承接京津产业疏解和广东东莞、福建食品加工企业转型发展机遇,千方百计吸引这些食品企业在邱县布局投资建设新基地。
为精准招商,邱县制定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实行1名县级领导带队、组织14个招商分团、70个招商责任单位、若干名招商顾问的“1+14+70+N”招商机制。重点围绕京津、雄安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招商,组团出击、联合行动作战。
邱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辽宁、陕西等地,推进了北京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西部通用机场有限公司邱县通航产业园项目及京宸装备制造园项目落地邱县。
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热情周到、细致入微的服务对接下,味盟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邱县成功引进自京津食品企业之后的第一家广东籍食品企业。
在该企业的带动下,去年8月,“邯郸食品产业招商推介暨邱县食品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莞举行,东莞19家关联配套企业签约邱县,覆盖食品加工、包装、机械多个领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目前,邱县已形成“京系”“粤系”“闽系”和“本土企业”四大食品系列,形成北京食品产业园、东莞食品产业园和食品产业聚集区“两园一区”发展格局,食品规上企业达到15家,行业关联企业178家。邱县成功入选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省食品产业强县,食品产业集群被列为省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让企业感受到家的温暖,得益于邱县的严格要求和强力推进。去年以来,邱县坚持领导包联重点项目,加强常态化考核,实行隔周现场观摩重点项目、现场打分、通报排名等制度,实施“分阶段管理、项目预审联审、‘六个一’帮办、‘四色’管理”等机制,全面掀起上项目、建项目的热潮。
以商招商是引进关联企业的最便捷途径。邱县抓住重点产业开展以链招商、以商招商,引发了“招来一个、引进一批、促成一片”的“葡萄串”效应,构建了多元产业聚集体系。
持续刷新“邱县速度”
京宸装备制造园项目负责人张伟说,去年5月,与邱县签约的当天,就实现了企业运营,因为邱县为他提供了周转厂区,让企业至少提前了100天进入运营状态。
为保证项目尽快落地投产,邱县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贴心化服务政策,打出一套“服务+”组合拳,着力打造保姆式服务品牌,全力保障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土地、市场等方面需求。
去年以来,邱县探索5种模式,盘活10家闲置企业,盘活土地1360亩,引进12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2300人,实现不良资产变有效资源。
味盟食品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证,仅用19个工作日;中成华道、腾翼实业均为3月份签约、5月份投产,持续刷新项目建设的“邱县速度”。
近年来,邱县不断优化环境,创新管理,创新审批监管方式,通过实施“改革+服务”组合拳,营造全国叫得响的一流市场营商环境。邱县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两集中、两下放”行政服务模式,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整体审批时限压缩了76%。
邱县创新企业投资项目“一体化”审批办理机制,推行政务服务“无休日”制度,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等特色服务。同时,在金融服务上,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存贷比,防止抽贷,断货、压货,已成功为弗蒙特益生菌等12个项目融资1.7亿元。
截至目前,邱县成功引进了北京中成华道、忠旺集团等项目30个,总投资2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