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郸园博园景观——邯郸园文艺表演。吴志荣 摄
□记者 吴志荣 霍文龙
山水邯郸、浮光揽月、青山画卷、清渠如许、工业遗风……时值深秋,层林尽染,河北省第四届(邯郸)园林博览会的10大景观,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游览。
园博园占地面积4242亩,遵循“城市双修,乡村振兴”理念,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河北一流、邯郸特色”的标准,将“上山入水、因地用势、博古通今、溯源启新”的整体设计思路贯穿全园。在建设中,园博园秉承“生态修复”理念,对“散乱污”企业聚集地进行改造利用,对场地渣土进行利用换填,对断流沁河引流蓄水,特别是矿坑公园化腐朽为神奇,将人工采石场的遗迹改造成了下沉式花园,还秉承“文化传承”理念,设计了工业遗址园,保留工业遗迹,留好工业记忆,建设邯郸园、成语园和涧沟陈展馆,展示邯郸历史文化、成语文化、地域文化。
据了解,园博园建设前,场地内存有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对土地、河水有较大污染,环境问题突出。针对环境现状,园博园设计建设团队提出了四大生态修复策略。生态涵养、湿地保护方面,在“芳草寻鹤”景观节点,对原生态的湿地环境进行保护,增加陂塘和树岛,营造生物栖息的小环境。中水利用、土壤净化方面,将渣土山打造为“清渠如许”山体景观,并在山体上设置中水过滤系统,引城市中水从峰顶经过层层净化,最终达到排放标准,流入西湖湿地。水系疏通、海绵修复方面,在“浮光揽月”景观节点,打通干涸断流的沁河,使其焕发往日风采。陡坡填土,营造台田方面,在“青山画卷”景观节点,利用原有堆积的矿渣进行部分换填,打造台田花海。
通过对工业污染地区实施生态修复,有效带动周边村庄和区域发展,为市民增添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为八方宾客奉献一场展现生态修复、文化传承和智慧园博的“盛宴”。
近年来,邯郸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目标,认真践行生态发展、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有机更新绿色发展,大面积开展造林绿化、涵养水源、土壤修复,使得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