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雄安新区全力克服疫情影响,抢工期、重质量,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盯紧培训 严把质量关
“为把疫情期间失去的工期抢回来,京雄高速SG6标工人数量从原计划的1400人增加到现在的1900人,多个作业面同时开展,确保2021年6月底全线通车。” 8月1日,京雄高速SG6标项目党支部书记庞健信心满满。
在京雄高速SG6标的质量交流中心内,设备操作规范、工程质量总体目标等内容逐条逐项详细展示。工人上岗前,都要在此接受严格培训。
庞健告诉记者:“工人规范操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一环,工人人数不断增加,岗前培训也不能松懈。我们还加入积分考核制,工人挣到的积分可在超市、理发店抵现,以此鼓励工人更好地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
2019年年底,经党中央同意,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和《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指明了方向。目前,雄安新区在建重点项目百余个。各施工项目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岗前培训、安全教育实现全覆盖。
科技助力 打造全国样板
在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高空焊接、材料转运、石材铺贴……千余名工人有序作业,现场一派热闹景象!47.5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站桥一体化设计等,均属国内罕见。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房项目部副总工程师何锦辉介绍:“铺设4万余平方米站台地面的工程体量,常规需要2个月,但我们只有30天的时间,且铺设精度必须控制在毫米级别,这样的高标准不止一处。2700余名工人加紧施工,24小时轮班作业,确保雄安站2020年底投入使用。”
为更好监管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全面应用BIM技术。“任何人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都可拍照上传到信息平台,总控平台收到报送后及时处理。此外,我们还运用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确保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何锦辉说。
在京雄高速SG6标信息化调动中心的大屏幕上,钢筋下单、审核、接单、配送等各环节情况一目了然。
庞健告诉记者:“我们六标段墩柱设计采用的‘花瓶墩’造型,施工周期长、难度大,为提高钢筋加工准确性、提高配送效率,我们自主研发并应用了‘滴滴式’钢筋订单配送系统,让后场钢筋加工根据现场进度‘跑起来’,实现前场、后场‘零库存、零积压’。”
雄安,这座蓄势待发的未来之城,将智能建造手段与项目建设高度融合。在建项目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严格工艺和工序的质量管控。创造“雄安质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三级巡检 确保万无一失
“20厘米,合格!”
中建八局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项目质量工程师甄铁顺手拿卷尺,在施工现场测量钢筋间距后说道。
施工现场的另一处,该项目监理工程师段雨馨再次测量钢筋间距。
甄铁顺说:“项目严格执行三级巡检制度,班组长、质量工程师、监理对施工现场的各处质量情况反复检测;每周二,监理还会结合检测结果再次复检,确保质量万无一失。”
施工入口处,一卡车门窗副框正等待入场。
“项目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最高的三星标准进行建设。以材料进场为例,我们在对材料外观、尺寸、壁厚等初次检验合格后,再抽样送到实验室,实验室出具了合格报告,这些材料才能进场使用。”段雨馨介绍。
千年大计,质量是保证。三级巡检制度全面铺开的同时,雄安新区还于近期启动为期100天的“项目一线百日行”活动。巡检组人员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为重点项目建设营造优良施工环境。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雄安新区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重点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项目质量内实外美。从“纸上”到“地上”,一座未来之城的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