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深化服务
暖心政策陆续出台
当前,在中小企业聚集、有着“世界羊绒之都”之称的清河县,复工返岗爱心专车成了一道风景。
为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当地组织多趟爱心专车到辽宁大连、抚顺和山东聊城等地迎接企业职工返回清河。
“截至目前,已安排车辆185余车次,接送了县内外员工2985余人。整个疫情防控期间,爱心专车将一直持续。”清河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董炜介绍。
这项被外界称为“贴心服务”的举动,只是我省支持企业复工生产众多暖心之举的一个缩影。
省工信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推出了更为精准的服务举措——实行省市县三级包联和特派员、联络员制度,精准对接、一企一策,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即报即办”。
了解企业基本情况,帮助企业对接厂家,解决企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这是河北荣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造起对省工信厅驻企特派员的印象,“如果不是他们帮忙,我们也不能顺利复工复产。”
自2月3日起,省工信厅先后选派25名处级干部作为驻企特派员,深入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包联帮扶,及时协调解决原辅料供给、设备采购、交通运输、流动资金、生产资质报批等制约复工复产的各类急难问题。
“在抓实省市县三级包联和特派员、联络员制度的同时,开展‘暖企助企’行动,推出惠企金融、公益在线培训、跨部门政策解读等措施,为企业免费推送一批云服务产品。”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实抓细服务企业的具体举措,助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技改支撑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在石家庄,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转产医用防护服,日产量从零跃升至3万件;
在雄安,河北华胜塑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转产医用口罩,日产量近8000只;
在保定,河北欣知语服饰有限公司转产隔离衣,日产量达到3000套;
……
疫情期间,一场“跨界转产”的工业传奇在燕赵大地上演。
跨界转产,离不开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为鼓励医用连体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等应急物资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省工信厅出台了《关于支持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的通知》,对响应省统一调拨要求,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中积极供给政府收储的,按企业技术改造设备购置额给予最高40%的补贴,省级最高补贴额度达1000万元。
“目前,我们已经征集了相关方面的技改项目近80项,待企业提交资料后,将进行统一申报和评选。”省工信厅规划处副处长刘玉涛告诉记者,除技改补贴外,省工信厅还在工业设计、两化融合、技术创新、品牌创建等领域优先给予应急物资生产企业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该厅还将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技改支持力度,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我们将继续开展工业和技改项目落实年活动,建立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分级协调推进机制,全年实施1000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省工信系统将实施“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双百行动”(培育10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完成100家企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