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确保每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 临城均衡教育资源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9年12月26日

本报讯(记者刘杨 通讯员 张华丽 王永周)“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投资大了,俺们农村的学校建设不比城里的差。”日前,在临城县郝庄村,学生家长睢大姐满心欢喜地说,“孩子能在这么好的学校读书,我很满意,也很放心。”

地处大山深处的郝庄九年一贯制学校距离县城30公里。这所占地6.4万平方米的学校依山而建,教学楼、宿舍楼、科技楼、餐厅错落有致,环境优美宁静。科学实验室、化生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郝庄学区校长王如兵说:“我们学校还配有3D打印设备,开设了机器人课程,农村的孩子一样能在省里的大赛中获奖!”

不仅在郝庄学区,走进临城县的每一所学校,干净整洁的校园,气派的教学楼,崭新的塑胶操场,总让人眼前一亮。“学校的每一扇橱窗、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展牌,都能让你感受到教育均衡。”临城县教育局局长王秀海说。

从1996年在邢台各县中率先“普九”,到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从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7年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位于太行山区的临城县屡屡结出教育硕果,用实际行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有学上”的基础上“上好学”,临城县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5年来,累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了郝庄九年一贯制学校、实验小学等,新增多媒体设备500套、图书26万册、音体美器材2万多件。

临城山区面积大,生活压力较大,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这无疑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确保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临城县建立了“边远学校校长、教师向县城流动,县城学校校长、教师向县城周边流动”的顺向流动机制,促进校长、教师有序轮岗交流,缩小了城乡教师水平差异。

“我一到这里就喜欢上了这里的孩子和同事,很快适应了岗位,第一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临城县刚入职教师路占军说,学校有周转宿舍,还发放工作补贴和生活补助,比县城老师的待遇还高。

“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的差异,让全县3.7万名在校生共享均等的优质教育。”王秀海说。“与周边县形成反差的是,临城的学生们几乎都选择在本地上学,县域优质生源流失率很低。”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县共有600多名学生被全国知名高校录取,4500人次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在校学生获国家发明专利达702项。这得益于该县在教育均衡发展中坚持“软实力”与“硬实力”两手抓,在教学质量、素质教育、品牌打造上取得的长足进步。同时在素质教育方面,该县还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做到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