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余贤红 陈国洲
人工智能技术与命理术相遇,被“AI面相”“大数据算命”等小程序、微信公众号、APP跨界融合。“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AI算命”,不过是披着科技的外衣,背后是一条分工完整的“吸金”生意链。
看相也玩酷炫黑科技?
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充满科技感的界面,上传一张面部照片,智能软件解码后就能生成一份号称“看透你一生”的分析报告。类似这种主打人工智能看相的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和APP并不少见。在微信上搜索“AI算命”,仅相关的公众号就有近60个。
人工智能真能看相?从事面部扫描开发的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翁冬冬介绍,面部扫描主要是通过读取脸上的特征点,用于身份识别,这是当前的主流方向。通过肤色和其他细部特征辅助判断疾病有一定可能,但用于看相并不具备科学依据,娱乐性质更多一点。
翁冬冬介绍,这样的程序开发门槛并不高,在网购平台花几百到几千元购买外包服务就能很快开发出来。“如果说它有作用的话,最多可以起到筛选人的作用——信这些命理术的人相对来说更容易上当受骗,更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躺着算钱的“AI算命”
记者调查发现,“AI算命”有自己的“吸金”套路,并逐渐形成了一条分工明确的生意链。
不少“AI算命”都以免费来吸引用户。记者在一个名为“AI面相解析”的微信公众号里输入照片,很快便生成了分析报告。但这份报告是不完整的,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感情分析、事业分析等子报告,需要额外付费,解锁全部报告需要28.8元。
记者调查发现,“AI算命”只是一个噱头,实质上是通过诱导分享、发展用户来吸金。不少“AI面相”类程序都在显著位置说明招募项目代理商。记者联系“AI面相解析”客服,顺利成为一名项目代理。客服说,项目代理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朋友圈、社群、公众号转发带二维码的产品海报;一种是发展自己的代理,从代理的订单中提成。“通过扫描你分享的二维码进来的就是你的订单。用户扫码支付后,你可以提取七成,剩下的三成给平台。”客服解释说。
平台是最大的获利者,项目开发者基本属于“躺赚”。
对“AI算命”有必要加强监管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胡建新表示,“AI算命”存在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例如,微信公众号“AI面相研究所”明确要求上传的照片“正面”“五官清晰”“不戴眼镜”“无刘海遮挡”。胡建新表示,如此清晰的生物信息很容易被一些不法APP或小程序利用。
一些专家认为,“AI算命”一类的经营行为处于“灰色地带”,属于“打擦边球”,有必要加强监管。
江西省社科院邓虹教授认为,在线看相行为要么是无证经营,要么是打着咨询、服务的旗号违规经营。
(据新华社南昌9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