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黄骅 盐碱地里生出“金麦穗” 2019年08月26日

(上接第一版)

“黄骅旱碱麦”种植纯天然,小麦品质高,成品口感好。据黄骅市农业部门测定,这一品种的小麦湿面筋含量35%以上(国标30%),蛋白质含量13%-16%(国标12.2%),钙、钾、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均高于普通小麦品种。“黄骅旱碱麦”是黄骅“面花”的天然原材料,由“黄骅旱碱麦”制成的黄骅“面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河北帝鉴食品的厂区,浓郁的麦香味儿扑面而来,让人陶醉,展架上的兔、猴、鱼等动物造型和桃、白菜等果蔬造型惟妙惟肖,让人欣喜。“蒸‘面花’是黄骅一带的习俗,逢年过节人们相互礼送,代表着喜庆。之所以一直选择旱碱麦作为原料,首先是原产地放心,品质有保障;其次是旱碱麦为原料的面粉不沾手、韧性强、易成形、耐蒸煮;最主要的是成品色泽白净,麦香味浓,口感极佳,营养丰富。”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军介绍说。

目前,黄骅市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48万吨以上,实现年产值约14.4亿元。以沧州黄骅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麦芯颗粒小麦粉”“非遗”面花等多种产品已经走进北京市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正成为黄骅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金麦粒”。

对于下一步发展,黄骅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忠合说,“我们将借助北京推介会的东风,全力打造‘黄骅旱碱麦’区域公共品牌,延长和拓展产业链,创新研发产品,建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产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旱碱麦产品的知名度,推进旱碱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黄骅市变劣势为优势,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扶持产业发展,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黄骅人正以旱碱麦坚韧不拔的精神,谋划“黄骅旱碱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