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乡村振兴的“滦州样板” 2019年07月09日

(上接第一版)立足花生、奶牛、瓜菜、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基础优势、比较优势,着力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六产”,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6个,鸡冠山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争创“国家级示范园区”。发展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旅游村。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2家、专业合作示范社17家,“吉祥蔬菜”获评省名优产品,唐山友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唐山卧龙谷生态有限公司被列为省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滦州花生”入选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滦州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

坚持以组织建设为抓手

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乡村振兴,组织建设是保障。

今年,滦州市开展的“乡村振兴党旗红·争当表率我先行”活动,在全市504个村近25000名农村党员中引发了强烈共鸣,为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干劲。

郭坨子村63岁的老党员郭建武带领40多名村民,在清理环境卫生的第一线坚守了5天,最后因胃痛发作病倒,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先锋模范的真正含义,为“乡村振兴党旗红”添了一抹亮色。

该市紧紧抓住党组织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示范片村56个市直单位定向包联,成立了包村工作队,定点、定人联系,下沉工作重心,增强服务功能。各镇(街道)党(工)委坚持靠前指挥,实现了村民办事不出村,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解决了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村级党组织盘活本村资源、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以文化振兴为保障

着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

滦州市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以乡贤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抓手,繁荣兴盛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在各镇村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弘扬特色传统文化,推动滦州评剧、皮影、地秧歌等地方民俗文化进农村,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发展优秀乡贤文化,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媳、好婆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引导各村形成良好村风、民风、家风。发展滦州红色文化,挖掘地域红色文化基因,建立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和交流基地。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连续举办七届“感动滦州”道德模范评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活动,成立镇街级志愿服务组织,擦亮了“舞动滦州志愿红·奉献友爱‘益’起来”的滦州品牌。推进各村移风易俗建设,切实减少婚丧嫁娶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不文明现象,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目前,全市文明村镇创建参与率100%,获得县级以上文明村镇称号达95.06%。

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辛勤实干的滦州人正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久久为功,在滦州这片沃野上,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