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清河实现乡镇卫生院医联体全覆盖 全县6个乡镇卫生院去年门诊人数同比增加42.3% 2019年05月30日

清河县探索建立县域分级诊疗制度,城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人才等多方位帮扶,形成“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进医院、康复治疗回基层”的就医新格局

本报讯(记者刘俐验 通讯员宋红雷)“以前县里大医院容不下,乡镇卫生院没人来,现在实行医联体,乡镇卫生院不再‘凄凉冷清’,变得‘热起来’。”近日,清河县油坊镇卫生院院长赵书行对近两年当地医联体改革的效果感触颇深。

近年来,我国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不足,不少乡镇卫生院收不抵支,而县级医院则优质资源集中,赵书行说,由于医疗资源不均衡,患者对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不信任,有个“头疼脑热”也去挤大医院,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吃不了”,而乡镇卫生院却“人丁稀少”“吃不饱”。

为改变这一状况,方便群众看病,清河县2017年启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探索建立县域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乡镇卫生院是关键,也是短板,为壮大基层实力,确保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接得住、留得下、看得好,该县着手于“县级医院浓缩版、花园式”乡镇卫生院创建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先后投资1670万元,对全县6个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造提升,新增门诊、住院病区建筑面积8810㎡,绿地面积2100㎡;在增置医疗设备上,先后投入460.7万元,购置更新医疗设备213台;参照县级医院标准,新增门诊科室10余个,对门诊科室进行模块化布局,各镇卫生院由过去以“打针吃药”为主的简单治疗服务,初步发展成为科学完备、中西医并重,集预防、保健、急救、治疗、康复、医养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同时,城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管理、人才等多方位帮扶,推动“小病就医在基层、大病就医进医院、康复治疗回基层”就医新格局的形成,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提高了基层卫生院就诊量,也让大医院可以腾出病房,更好救治急重病人。

该县还制订出台《清河县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实施方案》和《考核实施细则》,县级医院骨干医生定期轮流到基层坐诊,同时借助覆盖全县的医联体远程医疗中心,乡镇卫生院可与县级医院进行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会诊、远程检验,乡镇卫生院的检验、检查、诊断和治疗水平实现与县级医院同质化,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据了解,该县6个乡镇卫生院,2018年共计为群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7295例,门诊人数同比增加42.3%。

据了解,由于在县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相对乡镇卫生院要低,因此在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不仅可以减少跑腿奔波,也可明显降低医疗负担。“之前担心医疗水平低,宁可多花钱多跑路也要去县里的医院,如今住在镇卫生院,县里的医生给看病,俺们老百姓真正得了实惠。”上个月刚刚做好静脉曲张手术的患者张善明说。  

此外,乡镇卫生院力量的强化,还解决了城区卫生院救治距离远、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挽救了不少患者生命。此前,清河县中心医院医生许立荣在坝营镇卫生院坐诊时,来了一位剧烈胸痛、几近休克的病人。心内科诊疗经验丰富的许立荣判断患者为急性心梗,边抢救边联系县中心医院救护车,并通知医院做好立即手术准备,最终成功地为病人实施了心脏支架手术,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据清河县卫生和健康局局长张中山介绍,3家县级医院与8家乡镇卫生院结对组建医联体,实现镇卫生院医联体全覆盖,每周赴各镇卫生院坐诊的县属医院专家3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