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徐亚宁 吴建章 记者李刚)“我主要负责楦鞋,每个月能挣4000块钱左右。”5月15日,顺平县伍郎村曾经的贫困群众何林琼说起目前的生活状况,言语里既有满足,又有摆脱贫困后的幸福。
何林琼今年46岁,因为文化程度不高,过去生活来源主要是务农,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她到该县一家鞋业公司上班,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增收门路。
近年来,顺平县针对县域山区面积广、山村群众居住分散,很多家庭妇女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外出打工等实际,把手工布鞋、箱包制作等劳动密集型家庭手工业,作为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积极释放“她”力量,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脱贫。
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家庭手工业增收,顺平县开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政府提供贴息和政策支持,银行增加信贷投入,保险公司分担借款农户违约风险,扶持手工加工企业发展。同时,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模式,着力建设家庭手工业带,以“规模效应”扶持家庭手工业聚拢成拳、集聚发展。去年以来,该县共安排补助资金318.9万元,扶持家庭手工业摊点和扶贫车间115家。
顺平县金步轩鞋业文化有限公司是保定市扶贫龙头企业,主要从事手工布鞋研发、生产等,公司采取“基地+联系点+农户”经营模式,在全县设立10个联系点、66个专业小组,覆盖36个贫困村、866户贫困户,(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