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四大关键问题看懂新高考 2019年04月24日

□记者 张晓明 韩建强 董云鹏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这一次,全新的改革将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实现在公平之路上科学选才?实施方案起草小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解读。

“3+1+2”凸显哪些优势?

实施方案中,最受关注的是“从2021年起,我省高考考生总成绩将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满分均为150分)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在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或历史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

实施方案起草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从目标导向看,这一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选择科目组合看,崭新的模式,提供了12种组合,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在考试内容上,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沿袭了多年的“数学文”“数学理”两年后将正式告别高考考场。

怎么考:

新高考实行“3+1+2”模式 物理/历史必选一门

考试模式实行“3+1+2”模式,即除了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之外,考生还需要从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的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

从2018年秋季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选择考由河北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选择考每年组织1次,时间安排在当年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普通高中在校生只能在高三年级参加选择考。选择考每科考试时长均为90分钟,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据了解,高考综合改革后,考试内容不再分文理,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考生只能考1次。

怎么算成绩:

语数外+物理/历史按原始分 2门选择考按等级赋分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等级性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满分为100分,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转换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转换时以30分作为等级转换的赋分起点,满分100分。等级赋分方法是将每门选择考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原则,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等级赋分成绩。

怎么录取:

考试招生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别排队录取

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即“两依据、一参考”。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含劳动实践)五个方面。

据了解,自2020年起,合并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批、高职(专科)提前批和高职(专科)批四个批次。

自2021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中,按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考生志愿由“专业(类)+学校”组成,传统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个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意愿;实行“专业(类)+学校”的模式后,则以一所学校加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增加本科批次考生填报志愿数量和征集志愿次数,最大限度满足考生志愿填报的需求。

具体志愿填报和录取办法由省招生委员会另行制定,于2020年10月底前向社会公布。

自2021年起,高校将严格按照之前公布的本校拟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根据人才培养要求,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和“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本、专科来分别编制招生计划,对选考科目的要求将明确到每一个招生专业中。

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相应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的,方可报考该专业(类);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要求的招生专业(类),考生在报考时无选考科目限制。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应提前向社会公布。

链接

高职院校招生有哪些新变化?

为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改革,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我省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统一安排在春季进行。

实施方案起草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按不同考生类型划分为不同的考试内容。普通高中学生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成绩使用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语文、数学科目成绩。职业技能部分由专业基础知识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组成,其中专业基础知识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类)需要,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目中指定一门计入,职业适应性测试由联合考试招生院校统一组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报考高职(专科)院校,文化素质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职业技能测试成绩使用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没有对口升学专业考试成绩的,须参加招生院校联合组织的技能测试。

招生录取采取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并且逐步探索实施一档多投,增加学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而未被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可以继续参加普通高考,仍有机会被普通高校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