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引导 建机制 搭平台 抓项目 强服务 我省着力打造企业“走出去”2.0版 2019年03月22日

本报讯(记者胡晓梅 白根海)“截至去年年底,河北已有800多家企业在境外投资,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20多个行业,涉及钢铁、光伏、水泥、服装等产业。”3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19全球投资贸易服务论坛上,省发改委副巡视员乔晓林说,我省通过实施“重引导、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强服务”组合拳,积极助力企业“走出去”。

据介绍,今年我省着力打造企业“走出去”2.0版,重点建设产业配套、上下游衔接、具有明显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的境外特色园区,布局建设了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区、华夏幸福印尼卡拉旺产业园、天唐集团中乌姆巴莱工业园等一批境外产业园区,引导企业进区入园抱团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省委、省政府将引导企业“走出去”作为提升我省对外开放能力和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抓手,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聚焦河北的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等十大行业,引导优势产业开展境外绿地投资和海外并购。针对钢铁优势产业,印发了《河北省钢铁企业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立足河北省钢铁产业优势,发挥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的示范作用,聚焦重点国别区域,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升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钢铁产业转型升级。

建立三大联动机制,保障企业“走出去”。建立省部协同机制,河北省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关于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部省协同机制的合作框架协议》,是首个与国家发改委签署部省协同机制合作框架协议的省份,支持河北省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推进。在外交部支持下举办了“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聚焦河北”为主题的第十一届蓝厅论坛,首次将国际产能合作作为研讨的主题,向7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专家、企业代表、中外记者推介河北优势产能。建立央企合作机制,针对“走出去”过程中企业普遍存在的势单力薄、抗风险能力差、缺乏信心等问题,充分依托央企海外业务平台“借船出海”。建立“政银企信”协调机制,省发改委、省商务厅、国开行河北分行、中信保河北分公司、进出口银行河北省分行建立支持河北企业“走出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五方协调机制,着力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信用保险等服务。

搭建四大支持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及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国别指南、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产能推介、合作商机、融资产品等多方面公共信息服务;建立项目对接平台,利用省领导率团出访和接待国外团组来访契机,组织国外商参机构、中外企业、金融机构参加的企业“走出去”项目对接会,为企业搭建双向交流合作契机;(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