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代表委员 好声音 2019年01月16日

邱敬双代表: 实施传统纺织工艺“非遗+”工程

□记者 信贺宁

省人大代表、巨鹿县七夕乞巧土布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敬双表示,传统纺织技艺承载着古代农耕科技、艺术、民俗等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她建议,应大力实施“非遗+”工程,促进传统纺织技艺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非遗+扶贫”,促进传统纺织技艺非遗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传统纺织技艺非遗资源具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的独特优势,政府相关部门应搭建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利用传统纺织技艺开展扶贫活动。

“非遗+旅游”,推动纺织非遗产品满足高品质文化消费需求。纺织非遗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衍生性,适合开发满足市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文创产品,建议政府加强传统织技工艺传习基地建设,对传统纺织企业予以适当资金支持或税收优惠。

“非遗+市场”,通过能力建设,增强非遗传承人市场意识。当前,迫切需要纺织非遗传承人群提升对市场经济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时尚和消费趋势的感悟能力及对现实产品的转化能力。建议政府及相关行业加大力度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织技工艺的积极性,培养高水平大国工匠队伍。

“非遗+教育”,开展传统织技工艺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建议将传统织技工艺纳入学校人文素质课程,支持学校组织开展体现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体验和比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统工艺企业,建设传统工艺展示、传习场所和公共服务平台,举办传统工艺宣传、培训、研讨和交流合作等活动。

周慧霞代表: 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待遇

□记者 贺宏伟 高琳哲

“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事业编制类岗位,以吸引护理、康复技术等卫生技术和健康服务类人才从事专业护理服务。”省人大代表、秦皇岛市海港区天洋新城社区居委会主任周慧霞建议,进一步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人才和队伍建设,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周慧霞说,近几年,以社区为依托的日间照料服务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逐步从试点到全面推开,80%以上的社区均开展了养老服务,为老人提供日间社区照顾,但是并未实现养老服务的专业化、需求化、个性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此,周慧霞代表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将有关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政策上升为行政规章直至法律法规。同时,应构建完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内容涵盖人才培训、财力支撑、设施建设、服务收费、社区管理、社会参与等,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步入规范化轨道。

“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人才和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周慧霞代表建议,选择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继续健全专职服务人员的岗前培训、上岗准入、定期在职培训制度,实行职业资质和技术等级认证,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和管理体系。

同时,周慧霞代表认为,队伍稳定性差已成为制约社区养老服务的突出问题。“应当加强宣传,逐步改善和提高专职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可以参照医护人员的各项标准,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增强队伍的稳定性。”

郭彦洪代表: 为中小企业发展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记者 蔡洪坡

省人大代表、唐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彦洪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她认为,中小企业市场地位不可替代,应通过加强地方立法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保障,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过去一年,民营经济成为热词之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民营企业“百千万”提升工程,提高大企业综合竞争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以我们唐山为例,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调研该项工作,在年度十项重点工作中,对中小企业发展给予特殊关注。特别是唐山大力打造的‘四最’(审批事项最少、收费标准最低、办事效率最快、服务水平最优)让中小企业切实从中受益,得到实惠。”郭彦洪代表介绍,目前,唐山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11万户,在唐山税收中,70%来自中小企业。“去年,我们的政策好、环境好,中小企业发展快,增长2.1万户,创历史新高。”

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对此,郭彦洪代表认为,各级政府应着力推动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为企业发展增强动力,增强活力。

此外,郭彦洪代表还建议,要切实加强地方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省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还是2007年颁布实施的,和上位法有很大差距。因此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抓紧形成促进支持中小企业法。”

王力委员: 特色小镇不能千篇一律

□记者 张艺萌

“我认为,搞特色小镇应该从县域经济的基础条件、资源环境、文化认同等实际出发,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省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商务河北专家服务中心主任王力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县域覆盖面积广、人口众多,县域经济是实现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一环。王力委员表示,各地发展特色小镇要立足实际,不能搞成千篇一律,要突出县域特色,形成集观光、旅游、采摘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全省要搞好顶层设计,形成县域特色明显、全省一体贯通的发展局面。

王力委员建议,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