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方尚俊 通讯员 韩艳萍 魏晓光 代国祥
邯山区把加快城乡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绿美邯山”、改造老旧小区等,城乡品位不断提升,让城乡环境更宜居
深秋时节,硕果盈枝,邯山区以优异成绩示人:9月份邯郸市城市管理考评再夺魁,各乡办包揽前5名;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区”……今年,邯山区把加快城乡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绿美邯山”、改造老旧小区等,城乡品位不断提升,“绣”出了城市的高颜值、大气度、真风采,让全区人民共享城乡建设“红利”。
建设“绿美邯山”
走进邯山区主城区,蓝天白云下、徐徐清风中,不时有洒扫车沿途而过,宽阔的街路再被清洁,如雨过初晴,鲜亮通透。
该区通过拆违建、优环境、建三网、增绿化等,让清新、靓丽、绿色成为城区“标配”,建设一个会呼吸的城区空间。
违章建筑、违法建设“归零”。以“全域推进、违建清零”为目标,拉开20个战区,累计拆违102万平方米,绿化6万余平方米,拆违后建游园3个。
路网水网绿网“三网”辉映。建路网,完成6条道路征迁或建设,投资1000余万元对107国道邯山区段改造提升;建水网,滏阳河退污还清,邯磁渠河道主体工程施工完成,渚河将再投入5000万元全面治理,打造“水畅、路通、岸绿、堤美”的秀丽水景;建绿网,城区绿化、廊道绿化、村庄绿化、水网林网绿化等“七大工程”完成绿化6690亩48万余株,“两高两口”将完成造林2405亩,秋冬季绿化正在攻坚,打造城市“绿肺”。
城区环境面貌整体提升。先后开展了早夜市、店外经营、露天烧烤、破损广告等专项治理,整治各类违规问题万余起;昼夜巡回“洗城”,街路“以克论净”,前9个月累计外运垃圾13万吨,数字化城管考评始终位居邯郸市前列。
改造老旧小区
走进祺府苑小区,广场上、花坛边,笑语欢天,乐声飘远。
祺府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原来路面不平,夏天积水,冬天结冰,电线就像蜘蛛网,广场上车辆乱停放。改造后,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变成了造型独特的文化墙;乱停车辆的小广场,变成休闲健身的小公园,居民或跳舞或健身,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飘满小院。尤其是“会说话”的墙体楼院,潜移默化地让崇文懂礼成为时尚。
邯山区老旧小区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为改造老旧小区,该区多方筹资,按照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标准,打造一批“高颜值、高品位、有内涵、会说话”的美丽小区。在硬化上,该区财政出资,对老旧小区破损的路面和裸露的土地按照“宜绿则绿、宜硬化则硬化”原则进行治理,已出资1700余万元,硬化美化了361个小区。在文化上,孝贤文化、诗词文化、礼仪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等为主题的特色小区,传递着正能量,实现了“一社区一特色,一小区一主题”。
按照“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思路,从今年开始,该区利用三年时间分批对478个老旧小区全方位改造提升。通过整治环境、完善设施、推进物业管理等,让小区成为居民的“幸福乐园”。首批97个小区年底前将全部“靓装”出现。
实施乡村振兴
沿平坦的公路驱车前往“古枣小堤”,葱郁的行道树成排成行,穿过幽深的枣林,古朴的冀南民居展现眼前。村民忙着张罗生意,接待游客,幸福洋溢在脸上。村支部书记王清田说:“靠着美丽乡村的吸引力,我们村五六十户从事了农家乐饭店、民宿、农产品经营,‘古枣小堤’商标更是走出了邯郸。”
实施乡村振兴,邯山区不但拿出真金白银完善乡村设施、扮靓村容环境,更以产业兴旺推动富民强村,提升乡村“造血”功能。鼎康粮油、小堤米线、学步桥香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让农民鼓起了腰包。今年城郊游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产业的发展,也缘于该区实施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三大工程。该区投资近亿元,实现了农村环境多个全覆盖,真正让乡村发光亮眼,增活力聚人气,带动产业发展。
街巷硬化全覆盖。已硬化面积210万平方米,街平路直巷巷通连,成为邯郸市率先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的县区。
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28个村建有污水处理站,10个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26个村的生态湿地和沉淀池宛如 “绿宝石”。
厕所改造全覆盖。在今年已完成3000座厕改任务基础上,年底力争完成三年的1.57万座任务。
村庄绿化全覆盖。按照“打造一道环村林、一条示范街、一条进村路、一批绿化庭院、一处生态片林、一处坑塘和空闲地绿化点”的“六个一”标准,见缝插绿,再现了“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漫步邯山区,城乡处处皆景观。城区与田园交相辉映,实现“城在田中,园在城中,产城融合,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