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赵县 让雪花梨“金字招牌”更闪亮 2018年09月27日

(上接第一版)今年预购的价格整箱走也得6元左右一公斤。”钤英军介绍。

钤英军对自家梨的自信源于他是赵县引入富硒技术的第一人,中国农科院的教授提供了技术指导。他的基地通过实施配方施富硒肥、科学修剪、人工授粉、人工种草还田、疏花疏果、梨果套袋、生物活性肥施用及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措施,梨果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钤英军介绍,他的种植基地采取生态种植技术和发酵牛粪施肥,被认定为全国绿色特产示范基地。合作社实行统一技术、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资购用、统一包装采收、统一储藏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管理模式,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带动了更多人致富。

“我们已经发展了富硒雪花梨、富硒黄冠梨、富硒红香酥梨等品种,口感和营养都得到了提升。根据人们的消费趋势,接下来我们将由绿色基地向有机基地升级,现在已经着手做相关准备。”钤英军说。

标准化种植提质增效

赵县是名副其实的梨果生产大县,每年25万亩的种植规模,6亿多公斤的产量,30亿元总收入,全县从事梨果产业的农民达到14万人,集中产区梨果收入占到农业总收入的90%。

“赵县梨果单纯追求产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把提质增效放在首位,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实现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链条。”赵县农林牧业局副局长李清辉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县通过大力实施无公害标准化梨园建设,在全县建成了以“降树高、限产量、提质量、增效益”为主要内容的无公害标准化梨园16.5万亩,梨果品质在保持原有风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全县所有梨果种植区全部通过省林业厅无公害果品产地环境认证。截至目前,全县新申报获得绿色食品使用证书和正在申报的梨的产量突破万吨。

为了完成传统产业向现代果业的转型升级,赵县新建了现代果业矮化密植梨示范基地1000亩。林业部门不断加大资金、科技投入,安排技术人员为公司和合作社培训技术骨干,提供技术服务,协助梨果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该县还通过规范商标使用,积极引导推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和个人创品牌,全县企业和果农注册梨果商标十几个,不少品牌已获得市场认可。“广益”牌梨果多次直供全国“两会”;“精园”梨果与京客隆、汇源果汁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天国”梨果常年出口俄罗斯。

〉〉记者手记

当前,赵县雪花梨卸梨期进入尾声,在通往梨区的路上货车正来往穿梭忙碌。据赵县有关部门统计,赵县的果品运输专业户达到2927家,各种运输车辆1.2万辆。

围绕着雪花梨,赵县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之路上不断拓展,产业链全面延伸。4月梨花盛开时节,乡村旅游吸引周边市民前来赏花,采摘下来的梨花萃取成花粉,既可以用来给外地梨树人工授粉,又可以制造营养品、化妆品等;梨花精粉出口日本,每公斤可以卖到3000-6000元。通过淘金“花朵经济”,可以给全县带来1000万元以上的收入。

在赵县,除运输业外,梨果冷藏也是一项大业务,目前全县冷藏库贮藏能力达到4.5亿公斤以上,为全国规模最大,延长了梨果保鲜、销售时间,实现增值;服务梨果销售的包装企业达到460家,年生产能力2200余万套;梨酒、梨茶、梨汁等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梨果15万吨,拉长了梨果产业链条。

从梨果产业到到乡村旅游,再到“花朵经济”,赵县雪花梨通过产业的不断融合,产业链的不断延长,让更多人实现了就业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