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企业、专业合作社三方代表共同研究如何培育大名芝麻产业。 记者 任光阳 摄
□记者 张秀娟
“今年种的200多亩芝麻全都是机械收割的,减去损耗,亩产200多斤,大名县京府黑芝麻小磨香油有限公司直接收购,每斤7元钱,一亩地纯收入要比去年多200元。”9月10日下午,在大名县沙圪塔镇谢寨村的河北天泉农业科技公司生产基地,身体硬朗、肤色黝黑的72岁老人杨学礼对记者说。
近年来,大名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扶持、奖励农户大力开展芝麻规模化种植,新品种、新技术带来了芝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效促进了芝麻产业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芝麻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全程机械化
产业发展“节节高”
都说芝麻开花节节高,但相对于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农作物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芝麻生产的机械化却一直是“老大难”,严重制约着芝麻种植面积和农民增收增效的“节节增高”。
“由于芝麻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较大,从种植到收割都需要较多的劳动力。受劳动力成本高的限制,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芝麻产业的发展。”大名县农牧局局长赵宏文表示,“一旦机械作业发展起来,种植户积极性就能大大提高。”
芝麻传统种植方式费时费力,产量偏低,芝麻何以取得高产?新品种与新技术相配套,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是取得高产的关键。
记者在大名县芝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示范方——大名县京府黑芝麻小磨香油有限公司原料生产基地的公示牌上看到,栽培要点在机械化播种、密度、除草、一喷多防、机械化收获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密度要求行距38cm,株距14-15cm。
机械化应用、标准化生产实现了芝麻高效简化生产,用工成本的减少为大名芝麻种植户带来了高收益。
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高产优质宜机收的黑芝麻品种冀黑芝2号测产数据显示,该品种在当地全程机械化种植并收获,平均亩产177.89公斤,比目标产量增产42.31%。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和机械化收种,每亩节约成本125元。
“三产融合”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9月10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大名县香油城的大名县京府黑芝麻小磨香油有限公司,还没走进厂区,远远就闻到芝麻被烘炒出来的浓郁香气。
“从明代‘五里香’香油进贡天启皇帝到现在的‘五鹿香’香油已有600余年历史,‘五鹿香’小磨香油从选料、清洗、炒芝麻、磨浆、沉淀、过滤、包装等要经过13道生产工艺。”公司生产经理李凤丽告诉记者,公司年加工生产小磨香油2500吨,芝麻酱1000吨,但是原材料芝麻60%以上都是从非洲进口的。
“受进口芝麻价格影响,国产芝麻价位一直上不去,种植效益比较低,(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