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会芝
以“三观”培育为目标,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坚持立德树人,及时谋划并扎实做好新时代“扣扣子工程”,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结合邢台现代职业学校的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习惯养成为先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新时代“扣扣子工程”,旨在引导青少年一开始就要扣好“人生的扣子”,在新时代自觉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紧紧抓住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抓牢正确办学的新方向,不断开拓新时代“扣扣子工程”新路径、新方式、新境界;应引导青少年学生特点,树立“大德育”观念,一手抓专业教育、一手抓成人教育,把“三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统一起来,落实在教育实践中。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性中职学校,邢台现代职业学校,针对当代中专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自我管理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相对较差的特点,学校注重教育学生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做起;学校制定了《学生守则》、《学生行为仪表十不准》等规定,广泛开展“进门请讲普通话,说话请用文明语”活动,对课堂秩序、集体活动、就餐、公寓生活、接人待物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说明和规范要求,把习惯养成作为“扣扣子工程”的先行目标。
二、坚持规则教育与心理疏导相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在发挥规则教育的约束作用的同时,着力创新心理疏导机制,坚持以文化人、润物无声。邢台现代职业学校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以“共圆中国梦”为主线,将传统文化融入“书香学校”、国旗下演讲、“红心向党”歌咏比赛以及艺术节、运动会、书法展、游艺宫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去,丰富业余生活,陶冶文化情操,坚持共性教育与个性引导并行,探索个性化心理疏导机制:写好“一封信”,学校定期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协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进行“两祝贺”,在学生生日、入党纪念日时进行祝贺,使学生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抓好“三关心”,关心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同步同频,帮助学生积极学习、阳光生活;做到“四必谈”,在学生无故缺勤、情绪波动、思想异常、受讽刺打击时,进行谈话,给予解决思想和实际问题的出口;落实“五看望”,在学生生病、受批评、受表扬、发生意外和受挫折时进行看望。规则教育与心理疏导的结合,使报效祖国,热爱家乡,孝敬父母,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等众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品质逐渐根植于每一个学生心中。
三、积极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首先,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教育的牵引作用。深入开展青少年道德实践活动,不断完善学校思想品德课程体系,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校园;加强“墙面文化”建设,利用传统文化展示柱、遵德守礼提示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少年展板、家风家训文明宣传栏等,打造出具有时代文明气息和成长教育特色的精神文明阵地。第二,着力打造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堂。积极帮助、合理指导学生和家长回顾家史、凝炼家训、树立家风,促进行为养成,有效发挥学生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第三,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关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成立“扶贫帮困小组”,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广泛开展“学雷锋月”活动、“青年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组织参加义务劳动、慰问孤寡老人,促进学校、家长、社会的无缝衔接,形成教育网络体系,让社会正能量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作者系邢台现代职业学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