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北省委、河北省政府主办,承德市委、承德市政府、河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承办的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7月18日至20日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御道口牧场管理区等承德坝上地区隆重召开。
全长180公里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成为第三届河北省旅发大会最靓丽的一道观光风景线,它以车行和慢行(骑行和徒步)两大系统,形成巨大的坝上中枢风景道网络,串起20个重点观摩项目,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坝上森林、草原、山地之美。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位于承德市坝上地区,东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经御道口牧场管理区、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至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贯穿围场、丰宁两个深度贫困县,串联起木兰秋狝、阿鲁布拉克围、茶盐古道、国家牧场、契丹部落、中国马镇六大组团20个旅游项目。目前,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商标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注册成功。
承德依托丰富的坝上旅游资源,打造了一批新景区、新产品、新业态,总投资260多亿元,谋划旅游项目20个,打造总面积6023平方公里的坝上“国家生态旅游度假区”。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区的地理分界线,这里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山地等自然景观多样;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文化分界线,这里蒙元文化、满族民俗、皇家文化、万里商道、边塞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丰富;是清代帝王木兰秋狝的皇家御道,沿途散布木兰围场72围,皇家行宫、驿站遗存众多;是为京津冀阻沙源、涵水源的生态大道,这里可以追溯从清末木兰围场开围放垦生态恶化到建国后修复生态筑就塞罕坝绿色长城的百年历史。
沿着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往南,在42公里外的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村,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里的细鳞鲑游得惬意。全国惟一一个以河柳林、细鳞鲑为保护重点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就坐落在这里。
作为旅发大会观摩项目之一,围场把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典范重点打造。如今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里,河柳林迎风摇曳、细鳞鲑畅游水间、油菜花金黄一片。小滦河已成为围场境内水量最充沛、流量最稳定的一条河流。“已建成湿地总面积3754亩,两岸水草茂盛,蓄水功能显著提升,下挖1米多就能见水,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介绍说,这里还有国家一级鸟类黑鹳、二级鸟类大鸨鸟、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盘龙参、野生大豆和野生金莲花……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掉到粥锅里”。 当地流传着的民谣,就是滦河当年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滦河由丰宁满族自治县发源,经过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丰宁永太兴疏林草原生态景区。
一望无际、水草丰盈的永太兴疏林草原生态景区,酷似“非洲大草原”,滦河奔流不息,神秘幽静的湿地让人流连忘返……原始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人带来“秘境”体验和野奢度假之旅。
永太兴行宫酒店位于丰宁满族自治县外沟门乡,紧邻“一号风景大道”,是集客房、餐饮、会议、娱乐、商旅服务为一体的酒店。据河北旅投丰宁项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永太兴行宫酒店依山而建,根据地形地貌采取措施,避让了数十棵当地沙榆树;游客服务中心为保护十几棵簇生的杨树,合理调整建筑位置;林间木屋选择在树木间灵活布局的建筑方式。工程结束后,马上补种草坪恢复了在建设过程中破坏的草地。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贯穿的承德坝上地区正处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京津重要生态屏障,肩负着为京津阻沙源、涵水源的重任。
建设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是承德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定位于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同步考虑解决京津周边贫困问题”的重要指示和对“塞罕坝生态文明范例”的重要批示,在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重点打造的和合文化新高地、生态文明新样板、乐享河北新标杆、全域旅游新范例。
“承德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在生态。必须把‘生态优先’作为建设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的根本原则,守好生态底线,守住生态红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要求。承德市市长常丽虹表示,要把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于旅游发展、旅游开发全过程。
辐射带动、生态先行。承德在建设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过程中,始终坚持“景观生态交通+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理念,彰显生态特色,严格保护每个风景群的原始生态环境。同时将生态体验、旅游扶贫、满蒙文化与旅游新业态充分融合,重点发展行宫酒店、特色小镇、飞行基地等旅游新业态,全面呈现“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生态旅游目的地魅力。
守住这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承德百姓一直记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