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泽恒
作为我省唯一的国家级综合展会,随着2018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5月21日在廊坊圆满落幕,一届高质量、高水平的盛会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统计,今年5·18经洽会共有1422家机构和企业、2079位嘉宾客商参展参会。全省签订协议270个,对内对外合作再次取得丰硕成果。5·18经洽会成功的背后,是举办地——廊坊对大型展会综合保障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收获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更积淀了宝贵的5·18精神财富。
协调联动机制已然形成
按照“国际化、精准化、专业化”要求,廊坊市从去年7月17日起就正式启动承办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市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协同负责的承办工作委员会,设立17个工作处统筹开展工作,并于今年3月实行集中办公,进入临战状态,紧锣密鼓推进各项工作。
廊坊市商务局副局长闫杰告诉记者,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参与筹办工作的省、市部门同志和重点企业人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特别是重点岗位上的重点工作人员,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形成了担当、拼搏、团结的5·18精神,为大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
经过十几年承办5·18经洽会的磨砺,廊坊市的综合接待能力大幅提升,也锻炼出了一支“专业精、水平高、眼界宽”的精干队伍,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已然形成,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完备的承办工作机制,来保障每届5·18的高效运行。建立了专门的会展机构,该市从2007年就成立了会展行业管理办公室,录用专业人员,专门负责5·18经洽会的策划筹备和会展行业管理工作,秉承“每一届5·18经洽会的结束即是新一届开始”的理念,对标国内外知名展会,走访学习、专门研究和服务5·18承办工作,提升办展办会能力和水平。
会务服务保障空前精细
“非常幸运能够参加5·18经洽会的志愿服务工作,我主要在展会序厅现场为国内外宾客提供咨询介绍服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外国客商特意找我咨询河北的发展情况,在了解情况后,这位外国客商连连为河北的发展点赞,作为河北人我真是倍感自豪。”第一次参加5·18经洽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崔健莉对记者说,“为了完成好志愿服务工作,我提前接受了礼仪、急救卫生、市情市策、外语会话、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培训,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是一次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实践。”
闫杰告诉记者,本届5·18经洽会的会务服务保障空前细致,后勤保障全面提升。共筛选出15家酒店作为公共客户接待场所,签订协议客房1942间、床位2953张,提前进行环境优化提升,会间共安排入住2777人。全力保障大会用车。截至5月20日,共派出客运500余车次、公交车100多班次、摆渡车150班次、出租车120个备班班次,保障了大会交通需要。
通过借鉴博鳌论坛接待服务经验,由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驻廊单位、市域内重点企业等120家单位共800余人组成142个接待团队,按照“一对一”对位、对团、对会服务标准,编制了贵宾、代表团、活动接待服务手册。安全保卫智能升级,针对重点场所实施重点警卫,并采用人脸识别、X光机、手持探测仪等新技术、新设备,强化活动现场安全管理。实行医疗卫生和食品安全24小时值勤制度,为大会提供医疗食品安全保障。聘请博鳌论坛会务公司专业讲师对450名青年志愿者开展系统培训,并合理安排到各个岗位,圆满完成志愿服务工作。
5·18情怀融入城市血脉
多年的辛勤耕耘,5·18经洽会倾注了廊坊全市人民的心血。在带动廊坊城市发展的同时,更是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从廊坊会展业起步发展到新型会展城市崛起,从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到园区承载平台提升,从重大项目建设到民生事业发展,从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到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加快完善到社会法治意识的全面提升等,5·18早已融入廊坊的百姓生活,使得这座新兴城市的开放度有了显著提高,包容精神得到了大幅升华。
一年一度的5·18经洽会不仅仅是河北的经贸投资盛会,也是廊坊市人民的欢乐盛宴,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极大地聚集了人气,5·18经洽会已经成为廊坊市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它从“坐而论道”的高端投促平台,逐步演变为与廊坊人民血脉相连、息息相关的“家常里短”。
多年来,廊坊市5·18经洽会的承办人员、参会企业、服务企业、志愿者队伍和广大市民对5·18经洽会的筹备和全方位服务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和常态,默默地伴随着5·18经洽会逐步发展壮大,这种独特的情怀和深厚感情,不仅是5·18经洽会顺利筹备的保障、展会培育的基础、品牌提升的支撑,更是深入廊坊文化血脉,为廊坊文化传承发展注入了独特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