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打造河北经济示范区—— 沧州渤海新区从“盐碱地”走向“黄金滩” 2018年06月05日

本报讯(记者龚磊 徐亮)日前,沧州渤海新区召开沧海文化风景区项目建设调度会,分析研究影响项目建设的问题,进一步提速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今年7月1日实现对外开放。

沧海文化风景区是沧州渤海新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重要抓手。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说:“发展旅游业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快转型升级、走好发展新路的强大引擎,是发挥沿海临港优势、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是沧州渤海新区的战略选择!”

2002年,黄骅港建成通航,沧州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也迎来了沿海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转身向海,沧州开始了从运河文化到海洋时代的新跨越。思路一变,海阔天空。特别是随着2007年渤海新区的成立,沧州举全市之力,推动优势向沿海集中,项目向沿海聚集,开放向沿海突破,沉寂多年的“苦海沿边”春潮萌动:一部“精卫填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一个个奇迹在这里诞生。

昔日“盐汪子”摇身变景区

沧州市民马先生和他的十来位旅游群成员,驱车来渤海新区一日游。在这里,看世博园、逛湿地、吹海风……过足了瘾。马先生说:“这个季节出海,不冷不热,正合适,孩子特别喜欢。”渤海新区宣传办主任皮宝军介绍,仅“五一”期间,沧州渤海新区就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

以前的渤海新区,临海是一片片盐池,辽阔的渤海湾孕育了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晶莹的海晶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随着技术进步,滩晒制盐工艺已落后,占地面积大、效益低,原盐产量低且不稳,荒凉的盐池成了一片片“水汪子”。

2016年,沧州渤海新区提出推进盐场区域旅游整体规划开发,依托滨海优势,将部分盐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海盐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海盐世界”观光区、沧海文化风景区。沧海文化风景区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约15平方公里,基础建设投资总额33.55亿元。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为沧州渤海新区新增各类有效用地约9500亩,同时将全面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着力建设“海洋科普、湿地净化、教育科研、商住综合服务及滨海养生”五大特色文化产业带。其中,包括5.8公里的人造沙滩、水上乐园、大学城等25个科教、休闲、购物、娱乐、度假等子项目,全部投资在600亿元以上。

原来无人问津的盐碱荒滩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升值,效益趋好,吸引首都城投等国有大型企业前来投资,为沧州渤海新区新增常驻人口约3万人,年游客量预计达到100万人次。(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