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明 通讯员 李院红
李莎莎是邢台经济开发区留村镇留西村人,母亲李利斋因患有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母亲变形的双手只能勉强拿起筷子吃饭,而父亲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一家人虽不富足,日子也过得去。
4年前,父亲突然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家里没有多少积蓄,靠着各方捐款,李莎莎将父亲下葬后,抹干眼泪选择了继续上学,并一直照顾母亲直至参加中考。“母亲离不开人,我要上学,就要带着母亲一起去。”可咨询了几家学校后,都因她的家庭情况而谢绝。正发愁时,李莎莎遇到了沙河市综合职教中心的招生老师。“我要带着母亲去上学。”了解到她贫困的家境和想上学的渴望,招生老师第一时间向校领导汇报,学校决定给莎莎提供就学的机会。
为了这个女孩的梦想和孝心,学校专门为母女俩腾出一间宿舍,并全免了住宿费、书费等费用。从此,在这所学校里就出现了李莎莎推着轮椅上的母亲上学的身影 。
每天早上5时50分,闹钟一响,15岁的李莎莎麻利地起床,端盆打水,给母亲擦洗、梳头、穿衣。收拾好便赶紧到食堂给母亲打回饭,再跑回食堂去帮忙,直到其他学生吃完饭,她才赶紧凑合吃一口。然后回宿舍看看母亲,再赶到教室上课。
下课铃声一响,李莎莎跑回宿舍,帮母亲翻身、端水、方便等,每天她都要来回跑七八次。怕母亲躺在床上寂寞,每天她要两次使尽全身力气将母亲抱到轮椅上,晚上又从轮椅上抱回床上。
为了让母亲吃得好,李莎莎学会了做饭,不仅会蒸米饭、包水饺 ,还会做西红柿炒鸡蛋和醋溜白菜等十多个拿手菜,只是,好菜总是舍不得自己吃。
每天晚上帮母亲睡下,收拾好家务、洗好衣服,李莎莎才安心学习,每晚她宿舍的灯都亮到10点多。“莎莎不太爱说话,但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莎莎报名参加迎国庆演讲比赛,题目是《希望的萌动》。”在班主任郭玉强眼里,莎莎是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在该校食堂里,每逢午饭和晚饭时,都会看到一个瘦弱的女孩忙着盛菜端饭,她就是在食堂里帮厨的莎莎。等同学吃完了饭,她和食堂工作人员收拾完,才提着两份饭回家,一份自已吃,另一份给母亲,就这样,她已在食堂打工两年。
她们每月花费的是母亲的低保金,还有好心人的赞助;该校安庆峰主任每月资助她100元生活费。她和母亲过日子总是一分掰成两半花。
莎莎快毕业了,问起毕业后的打算,她坦言:“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和更多像母亲一样的患者,我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钻研护土专业,争取考上大学本科。但无论到哪里上学,我都要带上母亲。”她的话语里透出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