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走向辉煌的国家级绿色园区—— 河北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 2018年05月17日

安国市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京津保”核心区,隶属保定市。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为“一区两园”格局,位于保定市域南端,北距北京250公里、保定54公里;南距石家庄113公里;东北距天津235公里;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其园区生态环境及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共生耦合、资源消耗与产出和污染物协同处理等方面的标准均已达到国家级绿色园区的标准。

园区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安国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被国务院命名的“中国中药材之乡”、全国首批中药材种植示范县、国家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试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国家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河北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享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之美誉,素有“药都”、“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其药业是安国的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药工业园区地处药都安国北部,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15万亩左右;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辐射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国际药材节”和医药药材交流会每年在我市举行。

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始建于2007年3月,2011年7月被河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园区,规划面积10.29平方公里,按照新确定的《安国中药都绿色循环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2030年)》,园区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23.3平方公里。2012年底成为省重点工程—安国中药都绿色循环工业区。园区是第三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安国现代中药与健康产业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是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医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中药工业园区作为安国中药产业的核心区,着力打造“一廊、两核、两轴、六片”的空间架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绿色发展势头良好。园区以现代中药和健康食品为主导产业,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园区集中供水、供热及污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已投入运营,实现“九通一平”和绿化、亮化的全配套。园区新建垃圾处理场、6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雨水调蓄工程已投入使用。

优化园区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

中药工业园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联合京津冀中医药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成立国家中医药产业技术联盟。天恩中药材检测中心、河北中药材检测中心、河北省中药材质量检测工程技术中心、药都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安国中医药研究所、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

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园区打造成“宜业宜居”的示范新城要求,园区上下都自觉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在大力发展工业、强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大力推进绿色经济建设。中药产业是园区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园区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重点发展中药和健康食品产业。拒绝了一大批污染高、耗能高的项目,通过抬高招商“门槛”既保护了环境,又为落户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创造良好的绿色发展环境,为引进牵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奠定了基础。目前,园区吸引北京同仁堂、国药乐仁堂、河南百消丹等多家国内知名中药企业的入驻。广东一方药业、天津红日药业、江西健康药业、漳州片仔癀药业等一批知名药企也达成了投资意向。

着力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园区继续大力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续建道路15.6㎞,110KV变电站项目投入运行,雨水花园三项工程和垃圾处理厂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下半年开始运营。今年,园区将对孝义河进行景观改造建成绿色长廊。

严格落实监管问责。认真落实入园项目预审制,坚决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和强制性能效标准,通过“退二进三”、“ 退城进园”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产业。完善节能治污基础设施,园区新污水处理厂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投入运营。

抢抓发展机遇 建设成效显著

园区建成区面积达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0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52家。北京同仁堂、国药乐仁堂、河南百消丹等多家国内知名中药企业已入驻。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75亿元,财政收入7.42亿元。

园区目前依托区位、交通、资源、政策等优势,加强着基础设施建设。新修改造道路15.6公里,实现道路排水、绿化、亮化全配套,园区内形成“四横八纵”的路网格局。园区完成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建设,占地83.07亩,投资6841.7万元,库容量44.4万立方米。安国市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占地30亩,投资10813.9万元,日处理能力3万吨。完成了雨水花园三项工程建设,包括雨水泵站,雨水调蓄和雨水主干管道,占地45亩,投资2757.55万元。目前,园区新征储土地1500亩,为下一步承接京津冀和全国知名药业企业入驻预留了发展空间。同时,园区东外环路工程建设已经启动,该工程南起同仁堂大道,北至孝义河,长度915.92米,为园区物流通道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园区管委会抢抓机遇、主动对接,在园区建设、综合治理、绿色化标准、资源利用、基础设施、产业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及招商引资等工作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园区内新开工、续建工业企业项目共21个,总投资60亿元。北京同仁堂(安国)中药材饮片项目,占地170亩,总投资5.6亿元,今年正式投产;河北百消丹药业有限公司保健食品生产项目,占地200亩,总投资12亿元,一期建设基本完成;河北金木国际产业园项目,占地305亩,总投资9.13亿元。办公楼、研究院正在装修,正在建设产品展示中心;同时,双宁、美岚达、药兴、药王制药、荷花池等17家企业都已基本建成,计划 2018年投产。投资5.5亿元建设中药配方颗粒生产项目的天津红日药业与药都集团合作,将北京康仁堂中药配方颗粒产能转移到安国。目前双方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此外与葵花药业、步长药业、神威药业等知名中药企业正在积极对接中。

近两年,园区项目及入住企业呈爆发式增长,园区管委会结合园区特性全面谋划,严格按照园区产业定位,对新引进的项目,达不到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不得引进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效益项目。积极引进节能型、生态环保型现代中药和健康食品企业。推广节水、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主要污染物排放合格率达到100%,废气通过脱硫设备实现100%达标排放。力争用三到五年,将安国打造成为河北中药产业发展核心区、华北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北方最大的以大宗中药材交易为主的综合性中药市场。

(王彬 王秋耕 李沛贤 张琪 代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