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栾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 确保年底完成省级试点改革任务 2018年05月16日

本报讯(记者李建 通讯员纵兆磊 刘欣 韩国忠)自2017年被我省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截至目前,石家庄市栾城区8个村已完成改制,55个村完成人口清查登记,24个村制定了成员身份界定和股权配置方案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18个村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全区正在有条不紊地加快推进试点村改革,确保年底圆满完成省级试点改革任务。

据了解,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栾城区制定了《石家庄市栾城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工作方案》《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实行区领导分包指导试点村制度,分类指导、试点先行,在全区173个村中选出51个村作为改革试点,其中,又筛选城中村3个、经济较好的发达村3个,作为省级试点村。

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中,该区牢牢抓好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配置、成立组织等四个环节。东尹村是栾城首个在2015年就正式启动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东尹村成立了新的经济组织——河北尹村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并建立了以股民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村民变为股民后,大家伙儿对集体资产的认识由‘抽象所有,等于没有’转变为‘按股享受,真正所有’,这样就把村民的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紧密联系了起来。”东尹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刚说。

该区积极引导不同类型的村通过不同形式发展集体经济。城中村进行村庄拆迁改造时预留部分房产、商铺用于集体积累,成立物业公司,安排村民就业,增加集体收入;乡镇所在地、国省干道沿线村庄,发展场地承包租赁;美丽乡村精品村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特色餐饮民宿、果蔬采摘;一般农业村通过土地入股、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同时办好办活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市场,深入乡村开展培训,把各类农村产权交易逐步全部纳入市场管理,规范交易行为,增加集体和农民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