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美丽白沙我的家 2018年05月10日

白沙村发展绿色产业。

学校文体活动。

村民领取蔬菜。

村民享受生活。

游客走进白沙村参观。

□ 记者 王林红 马静 通讯员 王金良

楼房林立、街道宽敞、企业遍布、绿树成荫……青山环绕中的武安市白沙村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记者近日在白沙村采访时了解到,曾经的白沙,一个工分五分钱,三天挣不到一斤盐钱,位置偏远、交通闭塞、一穷二白,连吃水都要到一里地外去打。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坚持“农业稳村,工业强村,生态活村,科技兴村”的发展理念,沿着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道路快速发展,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农村城镇化、农民职工化、生活福利化、环境生态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目前,全村拥有近20家企业,集体可支配收入逾亿元。村民全部住进了物业服务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的楼房。全村统一采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做饭,地源热泵技术集中供暖制冷。每年村集体免费为每位村民提供各种福利补贴达16项,涵盖了村民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婚丧嫁娶的方方面面。全村群众实现了居有其所、学有所教、干有所业、劳有所得、医有所保、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白沙村着手进行转型发展并初见成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已成为白沙村这个老典型的一张新名片。

“没有好的生态环境,生活再富裕,群众的幸福指数也会打折扣。”村党支部书记侯二河说,“过去白沙村的产业结构是工业独大,石料厂、白灰厂、焦化厂是集体收入的支柱。但这些企业污染严重,有的参观者戏称我们白沙人‘住着别墅吃粉尘’,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白沙村的未来必须依靠绿色产业作支撑。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白沙村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先后种植花椒树350亩,油葵300亩,杨树林90亩等。此外,该村还调整产业结构,走种养结合的农业发展道路,建成万头猪场、奶牛场和养鸡场,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目前,白沙村已发展起集观光游览、采摘体验、蔬菜供应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我们主推特色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这两年建的项目和配套景观都严格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设计。”侯二河说,村里已经与北京、山东、山西、河南和省内多家旅行社签约,大力发展旅游业。

在很多游客的眼里,白沙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俨然已成为一座乡村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