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去产能也是造成工业低位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去产能工作稳步推进。其中,压减炼钢产能2555万吨、炼铁产能2066万吨、水泥产能261万吨、平板玻璃产能500万重量箱,削减煤炭消费量1125万吨、焦炭808万吨。
“这些压缩的产能对河北工业增速的影响不容忽视,达到1.5个百分点。”但去产能带来的减速效应并没有影响郝竹山对河北工业经济发展的信心。他告诉记者,过剩产能压下去,绿色发展快起来。去年有22家工业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5家工业企业实现停产或退城搬迁,完成改造燃煤工业锅炉6644台、22859蒸吨。今年1-3月份,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煤炭开采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速下降,粗钢、生铁、平板玻璃、水泥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0.6%、-17.1%、-8.7%、
-20.1%。一季度,规上工业能耗同比下降8.4%。
工业和技改投资带来的正面利好需要一个时间显现。
“随着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很多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开始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加大工业和技改投资,以期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郝竹山认为,目前市场的作用已经发挥,但想要见到成效仍需一段时间。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9%,比去年同期高12.2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开工工业技改项目426个,带动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2%。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技改投资增速均超过50%。
多措并举确保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个性问题一线解决、共性问题统筹解决,明确专人盯办,实时办理网上问题的协调反馈。”郝竹山表示,为实现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对省市县三级领导分包的7000余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精准服务,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据悉,近期该厅将重点组织各市开展进企业、促复产活动,举办银企对接、供需对接和招聘应聘对接会,帮助企业尽快复产达效。
强化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是实现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另一重要举措。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实施30个‘制造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千项新产品开发、千项品牌培育‘双千’工程……强化创新驱动作用,不断培育新动能。”郝竹山表示,未来,我省将滚动实施百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动“万家工业企业上云”。开展加快智能制造发展行动,培育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10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同时,牵头落实《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企业、新材料产业等四个专项行动。推进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力争年内军民融合企业达到750家,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400亿元。
积极探索工信、环保、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为企业发展、工业企稳回升保驾护航。
“保安全、保环保、促发展是建立这一协调机制的目的。”郝竹山说,目前,工信部已经联手环保部门开展前期调研,旨在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记者同时获悉,加强运行检测调度、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也将作为工业企稳回升的重要举措,服务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业结构不断优化、高耗能行业增加值降低、高端低耗产业实现2位数增长、投资不断向高端产业转移和聚集……”郝竹山表示,一季度工业低位运行态势中,蕴含着诸多向好的潜能和因素,“只要我们保持定力,一步一步攻坚克难,一定能实现河北工业经济的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