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毅 通讯员 王朝峰
日前,走进黄骅市南排河镇金汇水产养殖公司车间内,一座座养殖池整齐排列,一只只对虾体态饱满、活蹦乱跳,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南排河镇位于黄骅市东部,以水产捕捞、养殖和加工为支柱型产业,总人口5.5万人,全镇社会经济总收入达19.56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4204元。近年来,该镇在做好传统海水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推动水产育苗业、工厂化养殖业、海产品加工业等现代渔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渔民开办“海鲜工厂”,走上了增收致富的新路。
随着现代渔业的迅猛发展,电力负荷骤增,原有供电线路和设备无法满足正常的用电需求。为保障现代渔业发展用电,黄骅市供电公司从电网结构现状、负荷情况以及长远发展等方面考虑,组织人员实地勘查施工现场,制定了完善的改造方案,采用机械和人力相结合的方法组立杆塔。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新立电杆216基,架设高低压线路10余公里,新建配电台区10个,提升了城镇配电网网架供电保障能力。
“以前村里经常跳闸停电,每次出海捕捞的海鲜无法放心储存,让人叫苦不迭。”金汇水产养殖公司负责人李振西说,“自从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升级后,电力足了、电压也稳了,养殖池里的水温水质更加可控了,无论是伏季休渔期还是海洋捕捞的淡季,都能产出鲜活的对虾。和传统的海洋捕捞相比,工厂化养殖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比如,对虾的成长周期为2个多月,每个养殖池每年可产出4至5茬对虾,每亩总收成达到10000斤,亩均收入近30万元呢!”
在黄骅市,像金汇水产一样大型规模的育苗、养殖企业有7家,中小型企业还有200余家。目前,全市水产养殖规模已达5.3万亩,年产值达12.77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超过5000余个。
南排河镇张巨河村渔民刘淑春与合作人共同承包了110个水产养殖大棚,最新一批基围虾试养成功,加上第一茬养殖的南美白对虾收入,全年总收入超过120万元。
“喂,供电所吗,水泵和增氧机都没电了,眼看上万尾鱼这会儿都要浮头了,你们赶紧过来一趟吧。”3月4日凌晨,黄骅供电公司南排河供电所值班室的报修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启瑞水产养殖场负责人聂振树着急地说。
故障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张建祥和田家其立刻备齐抢修材料和安全工器具,火速驱车赶往现场。
经过现场初步查看,原来养殖场表后的三相自备线线径太细,且老化严重,发生了相间短路,导致整个鱼塘跳闸停电。问题明确后,张建祥和田家其做好安全措施后立即对破损的表后线进行了拆除,并重新更换了表后线路,经过近1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终于顺利恢复供电。
“你们真是我家的救星啊,谢谢供电所的师傅们!”聂振树激动地说。
“这些天降温挺厉害,用电负荷怎么样?设备运行正常吗?”日前,黄骅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定期来到南排河镇各水产养殖公司开展用电安全检查工作,对温棚内的供电线路、自备发电机等设备进行“把脉”,及时消除用电故障隐患,帮助解决实际用电难题。同时,根据企业生产用电变化需求,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用电套餐,设计、提供节电改造方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真正让渔业养殖户受益。
有了充足电能作保障,现代渔业不仅带动了传统渔业的提档升级,在全面推广“互联网+渔业”发展模式后,休闲渔业及渔业电商创业园建设更是让农家乐、电商等配套产业全面开花。该镇定期举办黄骅刺参品鉴会,吸引了大批游客来出海观光,带动了火热的农家乐一日游。在渔业电商的带动下,当地建立了渤海电商网,将全市特色海产品销售区域向多省扩展,以风干虾、章鱼酱、海鲜蒸饺等为主的水产品加工发展势头良好,增加了渔业的附加值,延伸了渔业的产业链。